推開日式老屋大門
喚醒時代記憶


一間老房子 璽屋




身處凡事講求數據和效益的時代,我對臺灣七〇、八〇年代的美好記憶總是念念不忘。常覺得自己是幸福的,現在 40 多歲的年紀,夾在兩個世代之間,既能享受現代科技的便利,也曾經歷那段樸實難忘、有濃厚人情味的生活時光。

記得小時候住家附近的路邊常有人「奉茶」,爺爺、奶奶總會起個大早,專程泡製搭配紅棗、枸杞的高山茶或紅茶,免費提供給陌生的過路人飲用。我曾問爺爺為什麼要這麼麻煩?他告訴我:「我不能給人家喝不好的東西。」我想這就和家人吃飯一樣,食材雖然不是特別講究,但每一口都能吃得到健康和用心。這些人和人的互動我一直記在心裡,也很希望能將這份純粹帶進「璽屋」。









璽屋和青田七六一樣,過去同為教師宿舍,這裡曾是臺灣大學教授胡皓東的宅邸。第一次見到它,久無人居百般殘破,我從灰化的木梁、荒廢的水池、起居室、書房中,想像過往的生活痕跡。40 年屋齡不算久,卻也見證了那段最讓人鍾情的時光。我開始一步步醞釀,計劃從空間、吃食、感情面聚焦,將這裡打造成有著舊時代風韻的簡餐咖啡館。

我和夥伴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研究傳統建築的修繕工法。用榫接技術,將屋頂一片片磚瓦復原到從前的模樣,並輔以臺灣早期常用的瀝青加以稀釋為建築上色,不僅有消臭、除溼、防蟲的效果,也意外地讓老屋更有風味。而室內則打通了舊有的空間格局,帶入木料、石材、金屬等元素,讓璽屋成為一個開放式、能流露出時代記憶的場域。

開幕後的一年裡,店裡常跟著節令調整菜單,而我也從和客人的互動中得到感動及滿足。曾做過中日西式等創意料理,目前以日式定食為主,搭配咖啡和自家花茶,近期會再加入臺式家常飲食,如滷肉飯、客家菜,來象徵臺灣族群的多樣性,透過「吃」勾起每個人的生活回憶。

這個空間是能連接記憶的平臺。記得有天胡皓東教授的孫子回臺,走進來參觀並告訴我:「很感謝你讓屋子活了過來,幫我找回許多記憶。」這次相遇,讓我更相信璽屋的價值,也不禁期待著未來它還能為人和人串起什麼樣的緣分,持續傳遞時代風韻到每個人的心中。●





口述 鄭憲文
 Arya.S.H
攝 張界聰



鄭憲文 大學主修都市計劃與房屋管理,並輔修法律,是餐飲整合顧問,也是心理諮商師。目前是「璽屋」老屋新創專案負責人。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