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的旅行
在困境與愛之間拔河


一種旅行 自助人助重建甲仙


體驗甲仙國小拔河比賽,在學童示範下,深刻感受靠自己重生的力量。
體驗甲仙國小拔河比賽,在學童示範下,深刻感受靠自己重生的力量。


「再回到小林村」,我總是這樣說。然而,這其實沒什麼值得炫耀,或者做為一位旅人特別值得開心之處。這裡曾經是許多人的傷心地,即使四年過後,回溯八八風災土石流滅村的恐怖景象,依然讓人不由自主顫抖。

但是,正是由於受過重創,對於甲仙和小林人的堅韌,總令人格外敬佩。尤其是在《拔一條河》紀錄片中,燃起外界人對於被遺忘聚落的關注時,同樣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同胞,才頓時醒悟,原來即使身處絕處,還是看得到新生的力量。並且唯有靠自己站起來、走出去,才能贏得更多人的幫助與尊敬。

這一趟甲仙與小林村之旅,距離上回拍攝另一部紀錄片又過了年餘,偶爾會掛念在那裏遇見過的朋友。如今的甲仙小鎮,較之過往復甦許多,當地人在拔河小選手激勵下,不僅四家(第一家、三冠王、統帥、小奇)芋頭酥老字號,聯手打造「芋頭四兄弟」品牌,《拔一條河》片中的柬埔寨媽媽文香也如願開了美食餐廳,至於身兼多職的「永遠的理事長」陳誌城,耕耘多時的有機香草園亦欣欣向榮。

見到當地人找回新希望,內心同感喜悅,無論是熱暑中辨認香草、芭樂園裡交換綁工、學習製作芋頭酥、搭蹦蹦車、採摘龍鬚菜過程,均會不自由主變得謙卑、惜福,更不用說在甲仙國小裡嘗試拔河飆汗的體驗。每個人面對擅於心理激勵的張永豪教練,不知哪裡來的一股力量,莫不使出渾身解數,好似真上了競賽場般認真。也許,在聆聽別人重生故事之際,我們無形中獲得了救贖。

對許多人來說,小林村和甲仙算是偏鄉,不過,在這兩者之間,還隱藏著一處「清靜之地」,以老人居多的關山社區,總是安安靜靜地等著被關愛,也守護著屬於平埔族傳統生活文化,街道巷弄瀰漫幽然氛圍,四合院、紅磚屋瓦殘留著優雅,已經廢校的國小校園,變身大片綠地,不多見的紅色涼亭、兒童轉椅遊戲,成為旅人最愛拍攝角落。而我,久久難忘的,卻是好幾幕老宅前擺放著孤獨坐椅的景象。

日漸凋零農村,老人家堅毅挺立著,遇見多位號稱「十八歲」的阿公阿嬤,個個身手矯健、手藝一流。曾幾何時,還能品嚐到以柴火燻燒的ㄅㄞ飯和草仔粿,一食一物都取之自然,連洗澡水都透過撿拾柴火加熱,社區人謹守簡樸節約,表現在生活小細節上,刺激著過慣便利的都市客另類思考。

面對不少人質疑到重建區,能玩什麼呢?坦白說,在表象觀光之外,透過深度生活體驗,往往帶給旅者意想不到的身心靈滿足。藉由住在當地人家、生活與工作參與體驗,晚間一起看電影,將會發現幸福能夠很簡單,而更幸運得是,你還有能力幫助別人。▍



【甲仙南橫小旅行】
7/11~13 甲仙拔河小旅行
8/01~03 甲仙拔河小旅行
網路報名: docs.google.com/forms/d/1ccABRJ5CoMLKvalSSejw5mK_axn8HfLL__-3gJJf7Hw/viewform







文、攝 葉思吟



葉思吟 擺盪於台北與高雄雙城之間,經常處於「旅途中」狀態,有幸走過許多有趣的地方,熱衷空間和視覺文化研究,未來想到森林中開間店。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