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打香這件事
要靜下心慢慢來
一種香道 緩緩地把香粉填入香篆
人生充滿因緣際會,接觸香道,實在是一場無意。
有次去父親的老友家,品茶又品香的他們,好客地點起不同品種的沉香,還教我如何在香灰中劃出一條細長縫隙,慢慢填入沉香粉,這樣點燃沉香時才能讓煙霧緩慢燃起,不會擴散成一團。
其實,那陣子正好為了買來的檀香木和檀香粉不知道怎麼使用而困擾,每次把香粉鋪放在檀香木旁,點燃後冒起的煙都很猛烈,並不舒服。因此當天在父親朋友的家中,發現可以用這方式埋香粉,心裡很高興,加上好奇心旺盛,開始查詢不少關於「品香」這件事,無意中發現販售香道工具的網站。
原來,遠從古老的周代,就有了焚香習慣,到了宋代發揚光大,品香、鬥茶、插花和掛畫是當時文人雅士的愛好。
接觸香道的過程中,香篆是我最喜歡的器具。它是一種專門用來點燃香粉的工具,大多是銅製,以一線到底為設計概念衍生圖式:像福,壽,喜,祿等字樣,或荷花、蓮花、祥雲、十字金剛等圖騰。把香粉填進不同樣式的香篆中,俗稱「打香」。點香時,燃起的不只是香氣,還包含了圖樣意念在裡頭,是一種很浪漫的焚香形式。
目前香道的基本工具,據說是宋代時底定形式,又名七君子,分別是銀葉夾(用來將銀葉放入聞香杯),香鏟(用來搗鬆香灰),香勺(舀起香粉),側灰壓(將香灰壓制成不同形狀),灰壓(整平香灰),香掃(掃除香灰和清理爐壁)和火箸(夾起點燃的小碳火)。
開始接觸香道後,才發現玩香很有趣。最普遍常見的「打香」,就是填粉在香篆中。也可以買香碳團,將切割成小塊的碳,用噴槍燃燒通透後,埋入香灰中,藉由碳火熱氣燜燒香爐,再埋入香丸或置放香氛物質在銀葉(銀製小盛盤)上揮發香氣。而用側灰壓直接在整平的香灰上隨意劃出溝槽,緩緩填入香粉,也是一種方式。
打香是我最喜歡的形式,正好可用來驗證當下心性。因為打香需要心平氣和,緩慢入粉填壓的過程中,決定了拿起香篆後的形狀是否完美,稍微沒有填壓妥當,都會導致焚香時無法一氣呵成地燃燒完全。心浮氣躁時,也可以藉由打香過程不得不維持的專注,讓煩躁心情慢慢化解。普通香篆打出的形狀較小,焚香時間莫約十到 15 分鐘,有些仿古香篆的圖騰較大,雖然打香困難度較高,但焚香時間可以長達兩小時,古代會拿來當作計時工具。
偶爾,如果想讓香氛維持較久,我會將檀香木置入香爐,四周埋入香粉,燃起香粉時熱氣會燜燒檀香木,散發的香氣多了分雋永。生活嘛,難免讓人煩躁,我們都需要一些儀式來放鬆心靈,品香,是我目前很喜歡用來陶冶身心的方式之一。▍
文、攝 Tina
Tina Yaboo Cafe 老闆娘之一,最喜歡窩在家當宅女,無比愜意。著有《找到小家的味道》,個人 FB 粉絲團「簡單生活,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