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媽】打開家裡做的便當瞬間撫慰人心

Cover story 平民便當

口述=聿媽
在小孩10 個月大時,辭去工作當起全職家庭主婦。
為了吸引女兒專心吃飯,開始做造型便當,經營「聿飯糰」臉書粉絲團。
文字整理=林佳諭
圖片提供=聿飯糰

 

親手為孩子做便當,改善了小孩的食慾,也帶給母 女倆更多生活樂趣。
親手為孩子做便當,改善了小孩的食慾,也帶給母
女倆更多生活樂趣。

 

身為全職主婦的我,小孩食慾差長不大,就等於在公司考績得到C 一樣令人沮喪。在女兒小聿一歲五個月戒掉母乳之後,正常的讓她吃三餐,但是面對營養的大骨湯、吻仔魚、紅蘿蔔、玉米、青菜,她吃兩口就露出厭惡表情,然後像隻毛毛蟲一樣在座位上動來動去。

有次和姐妹淘出遊,提到她帶親戚小孩出門野餐,做了個足球便當,小朋友們都很喜歡還吃得精光。「做起來很簡單呀,壽司飯捏成球狀,然後貼上剪好的六角形海苔,炸些可樂餅跟水煮蔬菜⋯⋯」。

當下聽到時心中充滿疑問,那會好吃嗎?曾經短暫旅居日本的她簡潔明瞭的回答了一句「小孩跟男人一樣是視覺性的。」好不好吃是其次,重要是能吸引他們!雖然半信半疑,但我還是請她帶著我去買製作可愛便當的工具,開啟了我做可愛便當的興趣。

在發想便當造型的時候,很自然會先從食物的顏色開始聯想。像黃色的蛋皮,可以來做黃色的Angry bird(憤怒鳥),紅色則可以利用蟹肉條。表情部分盡量選一些可以剪裁的食材,像是海苔就能自由發揮你想要的任何形狀。小朋友吃的東西不像大人需要複雜的調味,所以蔬果類幾乎是水煮比較多。在做造型便當的時候,白飯不能就只是單單的白飯,因為白飯放冷會變硬,所以我都會在白飯煮好還熱熱的時候先拌一些醋、糖及一點點味醂,讓它瞬間冷卻下來之後,就是壽司飯了。吃起來有點淡淡的酸味很開胃。飯糰中間可以放一些肉鬆、玉米,讓小朋友吃到中間還是有東西,而不是只有外面漂亮的造型。

面對可愛便當的小聿,會先開心的對著我笑,然後自己動手去嘗試著吃,不需要我在一旁催促著她。有次她忽然對著我說:「媽媽,謝謝造型可愛的便當,總是吸引小聿專心吃飯。妳為我做便當。」聽了好窩心!像是工作上被老闆肯定了一樣。漸漸的,我似乎就是為了看到她開心的笑容,而持續做著可愛料理。因為很多時間都待在廚房,小聿看見我在忙,也會在旁邊吵著要幫忙。從三歲開始,我讓她開始真的進到廚房裡,同時不斷告誡她「小朋友不能靠近瓦斯爐或烤箱」。親子一起做料理,可以增進感情,而小朋友做料理其實是需要很多的專注力,是種穩定的訓練。

日本教授佐藤剛史在著作《平凡便當裡的不平凡力量》提到,「透過做便當能讓人成長,豐富我 們的三餐飲食、每一天以及人生,是一種幸福的 力量。」

當遭遇挫折不順遂、不開心,打開便當看到媽媽 親手準備你愛吃的菜,就能感受到被愛的感覺。 未來小聿長大後,我會依她每個階段所需要的營養去做準備,持續做著能帶給她幸福的便當。▍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