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
每個人都可以是導演


一種創作想法 敲打城市中的喜怒哀樂


IMG 0057
青年優人們長期受到音樂薰陶與肢體表演訓練,已能獨當一面。


走在城市裡,抬頭看看周遭人群,竟發現多數人表情冷漠,動作與生活彷彿機械化,打卡、上班下班、賺錢、漫無目的逛街,早已忘了腳踏土地感覺,更不記得鳥語花香,面對這些畫面,我們就會不斷回問自己:自己是否也是這樣?

從小跟著師傅學習,透過山訓、禪坐、擊鼓運氣等訓練,在生活中隨時保持警覺。當其他人忙著低頭玩手機時,我們反而經常在坐公車或走路時,仔細觀察路人的大小動作,以及城市裡隨處發出的聲響。

小至呼吸聲、伸懶腰,早餐店忙碌吆喝、咖啡機蒸煮,或者情侶吵架、刷卡嗶嗶聲等,共同構成我們認識城市的訊息。連一般人覺得無趣的辦公室,只要豎起耳朵仔細聆聽,往往會發現環境中充斥者各種聲響,每一個開關抽屜、翻閱文件動作,不只肢體反映內心語言,也蘊含每個人高低起伏情緒。

這些聲響無所不在,無形中激發我們作為傳達城市生活的重要元素。尤其在師傅薰陶下,除了上山跑步、鬆土、擊鼓各項肢體鍛鍊,更重視音樂能力培養,從小就要求個人依照興趣,投入國樂、西洋打擊樂、劇場、木琴,以及現代舞、芭蕾舞領域鑽研,獨立時各有所長,但當結合起來時,卻又能激盪出多元可能性,這是青優獨特之處,也是好玩地方。

一路走來,透過各種訓練課程和集體行動,師傅總不忘提醒我們「多一分觀察別人、為別人多點付出」的心思,無論在劇場表演或集體創作,不僅要將自己多年學習轉化展演,還要細膩地觀察、體會別人狀態,我們想要呈現的,不只是擊打優鼓,或者任何樂器,而是要自詡成為「多元表演工作者」,一舉一動間,思索如何呈現「優人」精神內涵,讓內在能量能正向轉動,相互提攜,一起前進。

對我們來說,生活與藝術不可分離。所以,透過集體創作,融合這些看似衝突,卻又能夠共融的音樂與肢體表現方式,成為青優創作最佳詮釋,加上我們幾乎都是在都市長大的孩子,生活經驗與城市密切關聯,創作靈感自然而然產生,藉由「早安」、「辦公室」、「偷閒小確幸」等人人熟悉的場景,在詼諧逗趣之間,刺激觀眾看到忽略已久的心靈角落。

既然創作靈感來自於日常生活,在樂器選擇上,自然也希望取材自生活周遭。一開始,我們並沒有設定好要用哪些器具,只是相約某一天到台北太原街材料行逛逛,隨意敲敲打打,聆聽各式各樣聲響,挑選覺得適合物件帶回來,再予以重新組合,一邊創作一邊激盪靈感,所有編修持續發生。

每位成員在排練時都可以提出想法,「往左一點」、「感覺似乎應該再往右一些」、「音樂在這時候緩緩加入」、「上班族的動作應該是」,七嘴八舌地討論是常態,沒有絕對主導權。在舞台上,每個人也分別擔當重要角色,不刻意突顯個人風采。

集體創作與共同創造點什麼,是我們珍視的情感價值,過程或許辛苦,彼此間需要學習協調,但想到能一起完成整齣戲,心裡便有莫名感動;而如果這件事是大家都想做的,能合力做好就更棒了!▍



《早安》2014青年優人活力創作
時間:2014.8.2-2014.9.19
地址:台北國家戲劇院等全省各地演出
演出預告:youtu.be/6MHteMFAgJo







口述 賴奕杉、李筠媗、鍾鎮陽
 于樵、Sandy
 莊騰傑、優人神鼓提供



賴奕杉、李筠媗、鍾鎮陽 青年優人團員,從小開始跟著師父修練,各自在東、西方樂理及演藝事業上鑽研。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