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信】咖啡店裡的現代詩人 隱身角落做自己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寫作與工作並行的現代詩人

口述=任明信
大學時在一門課上受到極大啟發,自此從商學院轉向文學領域,透過大量閱讀充實自我。出版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光天化日》,對於想做的事會努力去做,若能發生好事,就當作是老天送的禮物。

撰文=葉思吟
攝影=陳志華

 

主圖01
任明信選擇在咖啡館從事勞動工作,保持創作自由與熱情。

開始這個單元企劃後,有一陣子經常出沒「三餘」書店,偶爾停留二樓咖啡店,喝杯飲料靜靜心,留意到店裡的店長慣常穿著黑衣,總是低調招呼著,不過,僅止與此。彼此依然在各自的軌道上平行前進。直到偶然機會下,得知他就是當下越來越受到關注的詩人任明信,恍然大悟,原來,咖啡店裡總有意想不到的故事。

 

總覺得詩人,也是人。

這世上的每個人,各自的生活樣式很不一樣,作為一位創作者,我只是持續不斷創作,用詩的方式呈現,藝術創作之於我,好比無法割捨的手足,不得不寫。

我只有在寫詩的時候,才是詩人;如同一般人,在生命中不斷尋找一種平衡。如何擁有創作自由,又能在現實社會中存活?多年前,我已就這命題認真思索過,釐清想要與不想要的生活樣態,就此,選擇在咖啡店工作。

獨立咖啡店的文化氛圍與空間感是我喜愛的,那裡存在一點詩意,隱藏一些理想性, 主人個性往往決定一間店的風格。很幸運自己能遇見對咖啡與生活有想法的咖啡店老闆,無論在沖泡技術、空間展示上均能有所共鳴,因此長時間維持著寫作及咖啡店工作並行的狀態。這是一種生命的平衡。

副圖05_詩人04

習慣孤獨的我,內在個性略帶羞怯,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如果把自己關在家裡專心創作,反而失去與社會聯繫。擔任店長的必要接觸及訓練,某種程度強迫我必須要面對人群,「就算不笑也沒關係」,但我提供的服務是確實的,即使粉絲忽然來訪,也能夠放下詩人身分的形象包袱,以真實面貌去面對,給予適當的回應。這也是種平衡。

曾經想過,是否應該進入寫作相關產業工作,只是深怕消耗掉創作能量,我選擇以身體勞動換取報酬,讓自己保留創作熱情與純粹。或許因為對物慾要求不高,「該有的都沒有,那也很好」轉換成為另一種存在感。對於在兩種身分之間游移感到自在,可以專注在生活與創作上,感受每一個當下。

很多人好奇我為何選擇以詩作為創作形式, 其實應該說是詩選擇了我,不是我刻意如此。德國詩人赫塞曾說:「你問詩人為何寫詩而不創作其他,就像問肺炎的患者為何不要得風寒就好。」當詩意來臨時,不書寫便無法成眠,對於詩的沉溺,答案無解。

有時候受到社會某些事件的衝擊撼動,例如臥軌工人事件、學運騷動,以及對於神是否存在的質疑等,自然也會提筆記錄心情,詩 所傳達主題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藉由思考 與書寫沉澱,逐漸體會各種事物存在矛盾是常態,即使尚未能理解。

雖然如此,我也是會遇上瓶頸與低潮。今年 五月,我離開咖啡館出去流浪,用好幾個月的時間徹底自我放逐,獨自在東部海邊生活,以最原始的方式度過每一天,放下現代人對未來的執著,實踐「沒有明天的生活」,過完今天,就沒有明天。所以每一天都要努力實踐,完成想要做的事,《末日遠 行》計畫於是產生。

如果意識到今天就是最後一天,你會選擇怎樣的生活,想做哪些事情?在這樣的思考 下,我在《末日遠行》系列創作裡,以每天寫日記的概念,把每一天所見所思,透過詩文與朋友的影像紀錄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累積後,目前開放給讀者訂閱傳遞。每一日,都能轉化為一首詩作。只因生活本來就是詩。▍

任明信喜愛的詩集

顧城《回家:顧城精選詩集》 任明信曾在推薦文中寫道 :「顧城的詩殺死了我無數次,也拯救了我無數次,至今依然是我認知 華語詩的頂點。」對於這位未曾謀面的詩人,他存著一顆崇敬的心,那是一種夢幻,一種渴望能 再靠近一點的希冀。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