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平民便當
口述=施建民
萬丹鄉井仔頭社區關懷協會理事長。開了一間柑仔店。
撰文=林佳諭
圖片提供=萬丹鄉井仔頭社區關懷協會

八八風災時,我們村裡水得淹很深,一覺醒來村裡滿目瘡痍,一些財產和車子全部都淹光光了。颱風過後隔天,陸陸續續收到外界的資源,很多單位來到井仔頭社區援助我們重建,更有人送便當到村子裡。村民都被這股愛心嚇了一跳,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不斷湧進我們社區,那時覺得台灣還是很有人情味、很有希望。於是井仔頭社區想要做一些能夠回饋社會的事,在2009 年風災重建完畢之後,便開始透過幸福廚房來幫助社區裡的中低收入戶及獨居老人。
幸福廚房開始之前,志工們先去報考烹飪證照,接著在其中一位志工家裡做便當,後來經由屏東縣政府風災自主重建計畫的支援,我們社區自己蓋了一間幸福廚房。九十幾個便當每天中午由十多位志工一起用機車配送,星期一到五都不休息。有時遇到下雨天,志工也是穿著雨衣一戶一戶的將便當送到老人手中。
幸福廚房每天早上有固定的三位志工去買菜,社區媽媽們差不多7 點多就在準備食材,五個人負責煮菜及配菜。為了配合老年人口味,便當的菜色都比較輕淡,另外也會注意他們的健康記錄,為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們特別準備適合的菜色。
一開始老人們收到便當會有些遲疑,覺得為什麼要送便當給他們吃。經過說明之後他們開始漸漸接受志工,到現在午餐時間,還會在門口等志工帶著便當跟他們聊聊天,就像每天見到好朋友一樣。很多獨居老人收到便當很感動,感受到還有人在關心他們,因為老人其實不需要什麼物質上的資源,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先前志工送便當到一位身障獨居老人家裡,老人因為身體不方便所以身上都沾滿排泄物,自己也沒辦法處理,兩個志工看到就問阿伯幫他洗澡好不好,阿伯因此高興的說不出話。
藉由送愛心便當也而讓社區裡的居民關係更緊 密,不僅幫助到平時需要人陪伴的獨居老人, 志工們也感受到助人的快樂。社區裡的農民知道我們在送便當,常常會拿自己種的農作物到幸福廚房讓志工們料理,整個社區的居民都希望盡到一點力量幫助需要的人。
八八風災收到外界送來的物資時,村民心裡都 感動的在流眼淚,因為我們受過別人的幫助, 知道受人幫助時的心情,才會想讓這股溫暖延 續到更多需要的人身上。我們沒有什麼特別的 要求,只是想盡好自己的本分,讓整個社區更 安樂,也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更好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