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香港唐樓的藍人茶館
赤足暢談


一間店鋪 鬧市裡的綠洲


店裡四處皆是植栽,讓人有置身鬧市綠洲的感覺。
店裡四處皆是植栽,讓人有置身鬧市綠洲的感覺。


將店鋪取名「MUM’s NOT HOME」是工作夥伴兼好友 Makui 的主意,顧名思義,期望這個「家」不受管束,享受隨心所欲的自由。

我和 Makui 自工作假期回港後,一直很惦記在澳洲的生活,本來已經和當地雇主洽談,只待簽證批好,就回去工作。但卻在此時, Makui 意外發現了這個位在舊區唐樓的空間。我們對它一見鍾情,想將回港後所從事的手作事業帶進來,MUM’s NOT HOME 便於去年五月正式誕生。

沒有什麼周詳的計畫,純綷是想做就做,裝潢也是就地取材,整個空間裡大部分保留原狀,有比較大改動的是將天花板漆成復古綠色,拆掉鋪墊地板上的膠板,讓地面的舊石磚重見天日,整體氛圍一拍即合。營業一年多來,我們也沒想過這個空間會變成一間小小咖啡館。

店內中間置放長桌,客人圍坐暢談,氣氛輕鬆。一旁兩側則擺放自家手作商品和設計時裝。桌椅是經舊物改造,把從油麻地果欄(註1)撿回來的大滾輪,加上膠片填補中空位置,再釘上桌腳,便成特色茶几;店鋪中央碩大矮桌則是被遺棄的桌子面板,墊上小膠凳,就又能使用。而擺設的植栽多執拾(註2)所得,隨著花開又花落,生氣盎然; 花枝若凋零就倒吊成乾燥花,還可遮掩剝落牆身。



註1:香港主要水果批發市場。
註2:廣東話的「收拾」。





利用蝶豆花做的「藍人祕蛋」,是店裡很受歡迎的常設甜點。
利用蝶豆花做的「藍人祕蛋」,是店裡很受歡迎的常設甜點。


最初店裡只賣一款茶,叫「藍人的祕密」。那是蝶豆花茶,我們在添加檸檬片提味時無意發現,一旦遇酸它會由紫變藍。「藍人的祕密」挺受歡迎,至今仍是招牌飲料。盛極一時,然而在熱潮漸退後,Makui 和我索性放膽,開始做起了蛋糕。

彼此都沒有煮食經驗,Makui 將蛋糕當成藝術品去創作,用的也是自己偏愛的食材。像是「黃煎炸蛋」,靈感來自斯里蘭卡一種黃薑粉加奶的飲品,味道微辛,我們將牛奶換成起司蛋糕,口感特別,我個人很喜歡,誠意推薦。

因為喜歡澳洲人赤腳走路的那種隨興,他們覺得赤腳走路最接近大地,所以在布置空間時,都會保留席地而坐的區域,鼓勵大家解放束縛,體驗腳踏實地。有人形容 MUM’s NOT HOME 是鬧市裡的綠洲,Makui 戲稱這裡其實相當雜亂,但也因為如此,令人特別馳放。

每當客人走上階梯,來到店裡做喜歡的事,我們就配合他去創造對味的場域。開業以來,這裡見證過兩次求婚,辦過結婚派對、 電影放映和小型音樂會,認識很多人,結很多緣。就連身上刺青都是出自來店認識的本地紋身師之手,感激這裡,讓我們和大家相遇。▍





口述 Chow
文、攝 郭淑怡



Chow 香港人。原本任職時裝設計師,從朋友聚會認識 Makui,兩人結伴去工作假期三年。回港後於 2015 年五月與 Makui 成立小店 MUM’s NOT HOME,並擁有自家時裝品牌 GOING BANANAS。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