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The Islands
撰文=駱亭伶
喜歡寫人,養5條狗。採訪是忠實的聆聽,寫稿是角色扮演,在兩者之間捕捉光輝與幽暗的細節,人生的可苦可樂。
攝影=駱亭伶、Felix Liang

大學時第一次到香港玩,那是莎莎美妝和葡式蛋撻都還沒成為過江龍的年代;搭天星小輪遊維多利亞港,上太平山賞夜景;聽男裝梅艷芳唱〈曼珠莎華〉,看張國榮以《霸王別姬》顛倒眾生,彼時香港和春青一樣,都得故作滄桑才算絢爛。
當星星都回到天上、年紀也漸長,卻喜歡上飄逸著漁村味的長洲,每年長假和外子返港探望家人,總要在收假前去住上幾天。對人稠屋細的香港來說,島上三房兩廳的度假屋,正好為一家人提供了一個有餘裕的相聚空間。另一方面,香港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與長洲全然無關,島上只有單車和三輪車,到這裡身體的發條很自然就鬆下來,海潮取代了人潮,與海味晨昏呼吸,人不再隨著推移而緊張。
長洲本是南北兩個小島,因海浪沖刷淤積而相連,地勢是兩頭寬、中間狹長,就像一個啞鈴。因為有上下坡路,雙腳步行反而更靈活些。放下行李,換雙鞋,不管是去海邊、上山頂道或是穿街走巷四處鑽,腳程都在30分鐘到一小時以內,走乏了、人困倦,就返回屋企睡上一覺;醒了再去海鮮街上出沒覓食。過上幾天好睡、好走、好食的日子,水動風涼,精神很難不快活起來。
一下碼頭迎面而來的,並非一般海島常見的優雅露天咖啡座,而是一整排豪氣的海鮮酒家大排檔。擺上可大啖海鮮的中式圓桌,讓人想把港片裡看過的瀨尿蝦、芝士焗龍蝦都給端上來,吃著吃著有種到漁家吃辦桌的感覺,或許如此,比起洋人較多的南ㄚ島,更漁村且庶民一點,正是長洲特有的風情。
長洲以前依賴漁業和造船,近年逐漸轉以旅遊為主,島上的生活與商業機能活絡,海磅路上有茶餐廳、麥當勞、頂好、百家超市、屈臣氏、寵物店、紀念品店、印度餐廳、洗衣店等;若是想自行煮食燒烤,從食材到工具也都可買齊。
雖然主街上遊客來來往往有點鬧,一轉進小巷就是安靜的村圍老屋,一路往東走穿過幾間有麻將牌可租借的小士多(Store,雜貨店),就到達東灣沙灘。長長的金色海灣裡,有年輕男子下海長泳,孩童弄潮嬉戲,包頭巾的穆斯林姊妹在樹下野餐,悉悉簌簌地聊天。雖然少了七彩繽紛的比基尼,人人卻都可以在這片柔軟沙灘找到安靜的一角,跟海天對話。
走上山頂道來段健行也很不錯。踩在鋪得平整的石板路上,路上時有樹蔭,兩旁帶有南歐色彩的洋樓公寓和獨幢村屋,戶戶門前擺放盆花植栽,細緻一點的還有動物石像。到達山頂,俯瞰海景、遠眺小島,景色十分開闊亮麗。
走著走著總是又回到停泊著漁船的港口,看不膩的是船身外掛輪胎的小渡輪,一趟趟的來來回回,終於忍不住上前詢問。原來它是水上人家的交通船,住在船屋上的艇戶,要上岸買菜、添購生活用品都靠它接駁。我們付了幾塊錢也能上船
兜轉,當小輪開出海面,濃濃的海水味撲面而 來,海上有更多大大小小的船,如捕小卷的舟艇以及大商輪。當靠近水上人家的船屋時,聽到狗叫聲傳來,守護船隻的大黃狗看著我們,模樣極威風。
我想長洲的魅力,就是容許旅人自在地摸索,總在不經意間帶來驚喜,呈現了香港在繁華都會之外的清新風貌,讓人一再地想重遊。
Info
長洲位於香港西南方,面積約 2.46 平方公 里,相當於 1/6 個綠島,人口將近 2.5 萬人。
到中環五號碼頭乘高速船,約 40 分鐘抵達,可 使用八達通卡。
船班表 www.nwff.com.hk/cht/ fare_table/
有海鮮、魚蛋、壽司和紅豆餅很出名。 長洲度假屋/
www.langenholiday.com/theme_1_1.html
週末與寒暑假遊客多,住宿易客滿,最好找平 日或是提前預定。
香港愛玩生 http://myideahk. wicp.net/?ca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