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離離離島 東莒福正村43號發呆

Cover story   The Islands

撰文・攝影=洪雅雯
資深自由編輯人,曾任旅遊雜誌主編、書籍文化出版副總編輯。喜歡旅行以及吃喝玩樂,造訪過20多個國家。

1-1福正沙灘
馬祖的離離島東莒福正沙灘是放空發呆的天堂。

我喜歡的旅行方式很單純,就是找個地方好好待著,有時一個人,或是一群人,跟著當地的生活步調,慢慢的品味。馬祖東莒是我最喜歡度假的島嶼之一,第一次造訪是2000年,往後幾年變成為我和朋友的私房度假景點,每年就算再忙,也要抓住夏天的尾巴去窩上好幾天。東莒其實只有三個聚落:大坪村、福正村和大埔村,散步都可以走得到。但我大都只待在朋友的老家。

福正村43號,就是苦苓寫《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書封的地址,目前維持著空屋的樣貌。抵達後總要先打掃一番,把睡袋拿出去曬曬,之後的行程,就只有發呆看海,將腦袋的都會模式切換成度假模式,讓一切變慢,歸零。

2-1
東莒燈塔是我認為馬祖最美的地方。

2013年美國老先生Larry與我們同遊,一到這兒,他讚嘆驚呼:「Amazing ! Amazing !」大聲問:「為什麼都沒有台灣人討論它,這麼棒的地方。」果然,老外是識貨人,正因為人很少,觀光客不多(不過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是有心人才到得了的地方。整個村子住民差不多只有10人,村子保留閩東聚落石頭屋的樣貌,座落在小山坡上,背山臨海,我覺得比北竿芹壁美,且離海更近,常有人說它像希臘的小島。

若有新朋友來,就帶他去大埔聚落閒晃好幾個鐘頭,邊走邊玩約30分鐘抵達,澳口是岩岸地形,沒有沙灘,歷經多年修復,聚落仍保持著相當的完整閩東建築,目前沒有居民,只有少數藝術家駐村,進行社區營造。一到村口即可看見大幅的蚵貝壁畫「起帆」,是藝術家蔡英傑老師的傑作,以馬祖傳統的貓欖船以及封火山牆作為畫面主體,表現先民出海捕魚時揚帆而起的意象,此外還有很多的彩繪浮球等等,讓村子充滿了藝文的氛圍。

也可以挑一個下午去東莒燈塔看夕陽,我總是跟朋友說,「這是東莒最美的地方!」從福正村裡有一條捷徑,只需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純白的花崗岩外觀,在藍天綠地下,更能顯現出它孤傲不凡的英姿,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眺望西莒、南竿、北竿,甚至看得到大陸。因為是東莒最高點,換個方向往東邊看,還可以欣賞到日出。不過,我還是喜歡它在黑夜的美,躺在綠地上,仰望星空,燈塔規律的閃過頭頂,海風徐徐,享受流星偶然劃過天際的驚喜。

夜晚的福正沙灘也是熱門的景點,踏浪之餘,還可以踩踏星沙,這是一種吃藻類的蟲,只要刺激它就會發出點點的螢光,彷彿是地上的星星,沿著海浪的邊際線踩踏,凡走過就會留下閃爍的星痕,時間選對,還可以看到傳說中的「藍眼淚」。

這是近年最火紅的藍眼淚「夜光藻」,在海邊形成一波波發光藍色的浪花,4 ~ 9 月是最容易發現它的季節,讓攝影人為之瘋狂。在馬祖各列島都有它出現的紀錄,據說吹南風的時候比較容易看見,不過它行蹤飄忽不定,連當地人都不敢掛保證看得到。

住海邊就一定要吃海味,「海上人家」的民宿主人曹大哥,曾在台灣擔任經理職位,因父親想回馬祖,所以提早退休。他帶著我們去看他的海上冰箱,撿拾貝類,龍螺、鐘螺、佛手、淡菜、文蛤等,也可自己去釣魚。這次朋友拿出旅遊書上的馬祖特色料理跟曹大哥點菜,他親自下廚,將所有海味一起上桌,搭配啤酒或白酒都非常的合適,在屋外用餐時佐著看著夕陽漸漸沒入海裡,夜就悄悄地來臨,滿天的繁星就在眼前,氣氛極佳。

我喜歡馬祖的原因很簡單,風景美,人少,而且蒼涼,很好放空。還有老酒麵線和紅糟雞湯,於是我順手帶了紅糟和老酒各一瓶。到不了的時候,就用美食來填補心靈的空虛。▍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