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行
文字工作者。工作時寫報導,玩耍時寫劇本,戀愛時寫詩。
職志:親臨、目睹、帶回各種現場。
在台北賃居,我以為,比起便利商店,
住處附近有沒有一間對味美而美,才是生活機能的決勝點。
這樣的早餐開啟上班族的一天,誰能說不美好?
漢堡肉
桃園縣龜山鄉大崗村的第一間美而美, 約莫在一九八八年前後出現。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分為頂湖和下湖兩處,頂湖人的營生最早以下湖軍營裡的阿兵哥為對象,後來尋常百姓漸增,也能自給自足。因此,當第一間美而美在頂湖出現時,穿著軍裝或警官學校制服的客人並不多,被吸引而來的,主要是吃膩饅頭燒餅豆漿的村民。
一九八八年以前,小學生我的腦袋所認定的早餐,是蛋餅加辣不切(蛋面徹底抹滿岡山辣椒醬),拎著蛋餅跑回家,趕緊泡一杯好立克,趕上六點半的台視晨間卡通。這一整套流程就是「早餐」,少了任一環節,小學生的一天便悵然若失。如此數年,日日不變,直到頂湖第一間美而美出現在我家後門正對面。
這間美而美採取兼容並蓄的策略。裡頭是後來我們熟悉的橘紅與白色相間、擺著數個簡易三明治的料理台,外頭是「太祖魷魚羹」,兩只大鍋,一貫的熱氣騰騰。在成為美而美的信徒後,我從未對那兩口鍋投以動情的目光。
具體地說,當初次目睹老闆將小圓盤般的漢堡肉,以鐵鏟在滾燙鐵板上壓平後,小學生我已在心中為「早餐」默默加上但書,必須有「驚奇的瞬間」。就像第一次發現月亮隨放學的我亦步亦趨,第一次為了嘴裡源源不絕的口水恐慌,玩具般的肉塊被俐落壓成扎實渾厚的肉片,我睜大雙眼,不可置信,有如見證魔法。從那時起,美而美的漢堡肉,成為我的瑪德蓮蛋糕。
培根蛋餅、一片蘿蔔糕
板橋新海路的美而美在開了三十年後,因為房租上漲,孫兒陸續出生,老闆娘決定關門,專心照顧家中的第三代。停業來得突然,許多客人甚至來不及品嚐最後早餐,只能看著橘紅色的料理台拆去後,陳年油垢味不捨地依附在空氣中,隨後飛散至馬路,融進汽油煙塵。
這間早餐店註記我近五年的板橋生活。能從方圓一百公尺內至少六家美而美、麥味登、萬家鄉、吉得堡、早安美之城(還有邪惡軸心麥當勞)等早餐店勝出,這間如今不在的美而美不只是離家最近、最合胃口,更為我創造了另種早餐哲學。
我學到,吃早餐是社交活動。曾幫我修理機車的中年男人總坐在騎樓桌旁,無視正對排油煙機出風口的油膩,從紅茶和報紙中抬頭和我打招呼。能說流利台語的印尼婦人是主廚,老闆娘站在身後遞食材,「小姐今天也要培根蛋餅加一片蘿蔔糕?」多半時間是,除了某些沾滿回憶的夢境醒來的日子,我會點漢堡,但美乃滋、番茄醬、胡椒都放少一點。點完餐,接收其他客人看完的報紙,逗弄蹲坐在店門口的鬥牛犬,或是兩三個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幼兒。在無數的培根蛋餅和蘿蔔糕堆疊下,學步椅上的嬰孩已能搖搖擺擺為我送上吸管,間或喊著阿姨阿姨,展示手中玩具。這些場景,和蛋餅得佐上幾滴特製辣油(且培根蛋餅和辣油的化學反應好過火腿或鮪魚),雞排蛋三明治沒有番茄醬提味就像褪色的水彩畫一樣,缺一則不完整。至今我不知道老闆娘和那些常客的名字,但她們會在我機車壞掉時慷慨出借自己的,指點我回收資源、收倒垃圾、以及哪裡的水電五金行是更好的選擇……。
現在,連印尼主廚永遠忘記我的外帶不必給餐具、蘿蔔糕外皮要煎酥一點,我都想念。
蔥抓餅加蛋
我懷疑,板橋四維路上的美而美老闆娘對於胡椒粉有某種偏執。胡椒粉是此店鑲黑旗軍,舉凡三明治、蛋餅、蔥抓餅、火腿、鐵板麵、薯餅……幾乎所有餐點表面,送上眼前都是一片黑鴉鴉。
老闆娘對添加蕃茄醬和美乃滋也有相仿的豪邁。點餐時,我總要抱著羞赧的堅持叨叨念念:「蔥抓餅跟火腿蛋三明治的美乃滋少一點、胡椒番茄醬少一點放旁邊,洋蔥少一點、小黃瓜沒關係……。」
這麼重口味的早餐,何不乾脆另覓他處?原因無他,此店三明治內的半熟荷包蛋拿捏得恰到好處,蔥抓餅和蛋餅皮層次分明,門牙撕咬瞬間,最外層酥脆迸裂,接著餅皮與淡淡蔥味遞進,加上鹹中微帶辛甜的豆油膏──只要店員記得我不厭其煩的叮嚀,不必太多調味料,這樣的早餐開啟上班族的一天,誰能說不美好?更要緊的,是這間美而美老闆屢次願意縱容我忘了帶錢包的迷糊,直到一日我想起這回皮夾忘在門口鞋櫃上,她瞪大眼睛,終於忍不住數落:「小姐,這樣不行,危險啦!」
抱歉,那些不對的美而美們……
在台北賃居,我以為,比起便利商店,住處附近有沒有一間美而美,才是生活機能的決勝點。我喜歡以品嚐不同連鎖早餐店做為新住處的踏查起點。然而,一如年紀越大,合腳鞋與合身情人越難得,那些被惆悵劃去的美而美越來越多:此店蘿蔔糕雖然香甜,男店員卻愛奚落獨自用餐的女子;彼店烹調用心,無奈調味就是少了一股值得村上春樹以黑點強調的什麼;這間好吃顧客多,不知為何卻老忘記我點了什麼;那間從老闆面容到店內裝潢都神色低迷,叫人無法相信它適合一個美麗早晨;更不用說那種,你行經千百次竟然沒發現它是一間早餐店……。
但無論哪間美而美,我得說,漢堡肉幾乎無一例外,比童年的口感更稀薄。幸而,即使肉薄不及回憶,那個對漢堡肉變形記仍感驚奇、堅持早餐之必要的小孩,仍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