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民推薦】所以我們繼續討論殘酷

撰文=陳夏民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著有《那些乘客教我的事》、《飛踢,醜哭,白鼻毛》,很有可能是出版界第二幽默的人。

何曼莊《大動物園》
何曼莊《大動物園》

人類懷抱著萬物之靈的自信,卻忘記自己是萬物之一,在文明的掩蓋下成為殘酷的暴君,以各式可愛可親的方式試探殘酷的底線,阿河的舊居「天馬牧場」便是一例。在阿河流下乳白色眼淚,難逃一死後,我最想知道作家何曼莊的看法。

走遍世界各地的她,逛了14座城市的14座動物園,以機智、幽默、博學又深情的敘事風格,透過史實、文學、科學數據,探討不同城市的文明風貌,完成專書《大動物園》。她討論豬的委屈,要我們每次拿豬罵人或是吃豬肉時,在內心默念「謝謝豬」;她以坂本龍一的曲子〈某天大猩猩給了一隻香蕉〉,來討論鹿特丹動物園那一隻攻擊女性人類粉絲的銀背大猩猩;甚至也談到了夢幻生物Okapi的淺眠與熊貓的政治生涯。

至於人類對於動物的殘酷(我們怎能忘記阿河的眼淚),何曼莊則從「章魚摔角」、「丟狐狸大賽」,一路談到鬥雞、鬥牛(甚至是毫無血腥場面的動物人類相處場合),精準說出:「血腥的定義,不在於作法,不在於是否殺生(要求狩獵民族吃素是沒有道理的),而在於動機。」

然後,不忘提醒我們:「即使在武士道與鬥牛精神都已凋零的現在,新的殘酷還會繼續誕生,我們不需要懷疑人類同胞在這方面的本事。」

所有讓人類親近動物的措施,例如動物園或是各式牧場,反過來看,都反映人類在自然世界的尷尬位置。除非我們逼視自己與動物的關係,試圖理解殘酷如何變形,否則我們無法與動物(別忘了我們也是牠們之一)真正共存。

「所以我們繼續討論殘酷。」何曼莊下了結論,我覺得她說得真對。▍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