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小店 高雄岡山的單車工作室
口述=謝青葑
不在國際大城市,就在家鄉高雄岡山,成天想著如何讓更多人體會單車生活美好,因此決定在駁二開一家店「AIO Living」。即使走遍天涯,還是最愛台灣。
撰文=葉思吟
攝影=葉思吟、AIO Living提供

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我在全球各大城市工作、生活著。帶著自己創作、貼心設計的單車,騎遊紐約時尚之都、東京文化小巷弄,或者阿姆斯特丹⋯。
遊歷全球城市,從來不在我積極人生規劃中,但想把台灣工藝長處,以及自己手作單車的品牌傳揚出去,卻是從小不變的心念。為了達成願望,每次出遠門都會將單車拆解隨同搭機,到達異國城市再組裝騎乘,在北歐、英倫、法國、德國、亞州日本、新加坡各處推廣,都是親自背著單車參加大小商展,一步一步累積出品牌成績,更藉此與在地人一起生活呼吸。
歐美城市的單車路線與設施規劃十分先進,對於我這位異鄉遊子,擁有一部單車,不只是觀光景點間移動,尤其是超商與住宿公寓之間穿梭,均十分便利快意。藉著單車,也很容易與外國人對話交流,許多人會因為好奇我所騎的單車而主動靠過來聊天,我就能趁機介紹臺灣,讓他們認識臺灣文化與工藝內涵。
手工單車概念,一方面傳承父親不銹鋼產業,另方面來自開創屬於自己世代品牌的初衷。過去30年,父親總是為人代工,即使技術純熟高超,卻未開發出一項專屬產品,因此,我想要走不一樣的路,思索「如何創造自己的下一個30年」,也許製造物件的機具沒變,但思維與企圖心必須改變。
小時候曾短暫在北歐生活經驗,讓我對單車有種獨特情感。加上回顧單車和人生重要記憶之間的關聯,無意間發現承載著不少甜蜜,例如父親載著幼子出門、每個孩子擁有第一台單車的喜悅、情侶約會共騎、父親把車子傳承給孩子的點滴,這像是交通工具,卻又能傳承百年歷史的生活物件,自然而然,成為我品牌創作首選。
單車品牌化,乍聽之下或許並不稀奇,畢竟時下許多大廠牌均創設有大小品牌,但我想打造的品牌精神,更聚焦在手作、替每一位消費者量身訂做概念,目前一年以一百台為目標,穩紮穩打,且以連結在地就業與技術訓練為旨,將單車重新定位成文化工藝品,而非消耗品。
為突顯產品本質,就必須讓產品自己說話, 我們花很長時間觀察人體工學,找出騎乘者最舒適的設計,造型、結構與材質經過整體 講究,並透過與顧客理念溝通,讓他們了解細節與品質層次,逐漸淬鍊出屬於台灣單車 工藝的文化獨特性。
許多人羨慕我飛來飛去的生活,但回到岡山 時總感到最愜意。喜歡跟著阿嬤去菜園,找 朋友採買有機作物,翻開食譜下廚實驗,或者騎單車在方圓百里閒晃,欣賞田園風光, 對於生活所處城市山海美景,好希望有更多 人能一起騎車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