擣出香
炒出驚喜
當紅泰菜私廚上菜
一道料理 享受泰菜私廚家鄉味
臺灣吃泰國菜,常常少了一點驚喜。比較制式的菜色,不出奇的口味,總令人少了一點期待的心情。
然而,爬樓梯上「Mama Thai 11」這家位在三樓的泰式私廚,遇見讀時尚,教時尚課程的主廚阿泰,本來不是廚師背景的他,卻能端上一盤盤有趣、沒見過的泰國家常口味。像章魚燒的椰奶點心,加入炸脆腸而帶來新奇口感的炒什錦,讓人掃完一盤馬上盯著出菜口,期待他等等不知道又會端出什麼新花樣。
在沒有太多期待的心情下,來到「Mama Thai 11」私廚,迎面而來的蝶豆茶,鳶尾紫一般的茶色,就讓人眼睛一亮。阿泰隨意端上一盤自製的香腸,噴香爆濃,不甚辣卻鮮香有味,帶有一種海鮮、陽光感的鹹香。雖然口裡還回味有餘,卻忍不住又伸手拿了下一片。
非專業背景出身的阿泰,手藝傳自媽媽。他在泰國北部出生,媽媽在當地的市場裡,販售她手製的北方辣炒什錦辛香肉末而出名。新一季的菜單上,阿泰也做了這道媽媽手傳的家鄉菜。
他說,香料是這道菜的靈魂。散發濃濃陳皮味的花椒,長得像翼豆但咬開來根本就是香菜味的刺芫荽,還有南薑、香茅、檸檬葉和薄荷,組成複雜卻又統合的辛香感。才剛覺得濃重、香料味厚實,一股清新的檸檬味就飄出;辣椒帶來刺激感,但豬肝、絞肉的香甜馬上混和成一股回甘般的餘韻。炒起來脆脆的豬肝、炸得酥酥的脆腸,夾雜其中,好像跳跳糖的效果一樣,帶來有趣而新鮮的口感。
為什麼有時候在餐廳享用泰國菜,看上去是有大量的辛香料,但卻感受不到香料的濃烈力道?曾經兼任臺灣大型集團泰菜餐廳顧問的阿泰說,因為在較大型的餐廳,規模大,顧客多,許多香料必須先準備起來,多半用切的、剁的,香味比較出不來。在泰國,辣椒、薑等各式各樣的香料,必須要用擣的。規模大的泰國在地餐廳,廚房中負責擣的部門,大概就有十位廚師。在臺灣,比較難具備這樣的部門。幸而在私廚,人數不多,可以現擣現上。
阿泰坐在廚房,在自己找來的厚實原木斷面上,手擣生辣椒。覺得這畫面似曾相識,原來就是「Mama Thai 11」名片上的圖案,一模一樣。廚房裡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原來堪稱是泰菜畫龍點睛的關鍵呀。
這裡的菜式,酸味中帶有一種鮮香感,在外面常吃不到。他解釋,泰菜中的酸,很少來自於釀造的醋,絕大多數都是檸檬、青芒果、羅望子這類水果,那種新鮮水果的香氣和滋味,是很難取代的。和使用釀造醋做為特色的雲南料理大薄片比起來,文化與風格都很不同。
就連泰國北部的菜色,和泰國東北、南部的口味,也都很不一樣。南部椰奶用得較多、較大量,口味也較甜。北部不常用椰奶,口味偏鹹辣。同樣是辣椒,各地偏好的手法也不盡相同。例如北部比較常用乾辣椒,新鮮辣椒只是點綴的配角。
「Mama Thai 11」的菜,很家常,但不陽春。常見的菜色「女婿蛋」,炸過的白煮蛋,除了淋上酸甜醬,撒上紅蔥酥等等,還要配著生菜和乾辣椒,一 定要像這樣加上清脆的鮮味,以及濃厚的焦香,才會完整。
試過阿泰的菜餚,終於,一掃對泰國菜「不過就是那樣」的零期待感,在三樓的私廚餐桌上,來自泰國的北方味正清爽飄香。▍
Mama Thai 11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遼寧街45巷11號3樓
電話:02-8773-2511
FB:Mama Thai 11
文、攝 盧怡安
盧怡安 生活雜誌記者經歷 12 年。喜歡喝茶,喜歡做菜。最近的嗜好是捏自己用得上的陶,偶爾畫很矬的畫。然後全都寫成文字,拍成照片,野人獻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