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地圖 商業區裡的庶民巷弄
撰文.攝影.繪圖=陳姝里
台中人,陸續在台北、英國和西班牙求學及工作。除了畫畫也喜歡烹飪和旅行,蒐集地圖、鐵罐和文具。曾獲英國V&A Illustration Award,著有《很高興認識你!西班牙》一書。

多年前在臺北東區工作的時候,辦公室位居仁愛路四段某辦公大樓的二樓,這高度看出去,正好對上樹木最繁盛熱鬧的葉叢,即使座位對的不是外窗,每當中午吃飯,或甚至下午開會時,也總能從一點綠意中調整視線,放鬆心情。
仁愛路是臺北市少數幾條,對行人友善的道路之一,除了豎立兩旁的行道樹,寬闊的行人通道,完全除卻走在臺北市總要和攤販與人群競步、步伐忽高忽低的騎樓印象,是我在臺北市喜歡的散步道路之一。
隨性轉入小巷,也總有意外的風景:熟悉的店家換上新的陳列;幾天前還在施工的店面,已經悄悄掛上一個頗有設計感的新招牌;轉角的樹叢看起來俐落清新,想必才剛被修剪完。偶爾將目光向上飄望,也可瞥見舊式公寓的更為溫潤的建築立面,甚或還保留著一些老式瓷磚或鐵窗,以及細心整理的小花園;若要徹底地鬆懈肩頸,抬頭看見的不規則天際線,讓人驚訝原來這些大樓的樓頂,也是自有一片都市叢林的。
以一個在臺北東區的上班族來說,日常逛街購物算是節制,但是食物卻不可缺乏。
午休時間外出覓食,最常光顧的「小胖胖扁食店」,即使便當配菜再怎麼難以抉擇,也一定為豬耳朵留一格。在確定要加班的夜晚,傍晚時,就要先到「老哥水煎包」搶兩個剛出爐的水煎包,一菜一肉,先儲備挑燈夜戰消化工作的熱量。
每逢週五,如果午休時間比較寬裕,就會多走一段路,到 隔了幾條巷子的248農學市集,跟來自各地的有機小農, 買好週末下廚的食材。有些時候,週休二日恰巧還會出沒在東區,則會晃盪到靠近市民大道巷子內的百果園,吃一 球全東區最美味的水果冰淇淋。
臺北東區巷弄之於我,尋覓庶民食物轉換為工作能量的戰 鬥情感,遠大於逛街購物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