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行走手記 時空電梯.京都
攝、口述 阮璽
文 駱亭伶
阮璽 1981 年生於臺北,阮義忠攝影工作坊臺北經營人,多所教育機構大專院校攝影講師。曾做了15 年業務,賣過蘋果電腦和老家具;夢想成為幽默大師,以紀實攝影,傳遞溫暖、幽默與不尋常。作品有《院喜》、《院囍》和《京都電梯》攝影集。
摩登與傳統
傳統又摩登,是我喜愛京都的原因。這三年去了五次,與家人同遊、幫朋友去跳蚤市集搬運古董、拍照,像乘著現代高速電梯,穿梭於新與舊之間。這張照片是去泡溫泉的路上,朋友把眼鏡架在頭頂上,白髮、時髦的賽璐珞眼鏡、傳統神社,三者形成了某種對比,觸動我按下快門,回想起來,正是我對京都的感覺。
虛幻與現實
日本屏風直立的構造及擺設方式,來自於日本生活環境的影響;如同攝影的直式構圖,因違反視覺慣性而帶來了懸疑感。在旅行時,走過櫥窗,發現一幅傳統繪畫與現代大樓交疊於玻璃牆上,意外地看起來像一扇日式屏風,在虛幻與現實之間,更放大了想像。
天真與拘謹
在日本,最可愛的「生物」莫過於小學生。剛剛開始學習社會的秩序規範,但身上 帶有一種尚未「文明開化」的自然天性。在去京都國立博物館的路上,遇到一群小 學生,團體行進中,活潑又拘謹,讓我也感染了興奮的心情。
停止與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