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紛亂的年代,最混亂的戲碼

《K24十週年紀念版》by 台南人劇團

撰文=吳政翰
編導、劇評人、戲劇顧問。美國耶魯大學戲劇藝術碩士,劇本曾獲臺北文學獎、優良電影劇本獎等,目前任教於北藝大戲劇系、劇場設計系。

 

2016/1/9~2016/1/10 臺南市.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2016/1/9~2016/1/10 臺南市.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怎樣的一齣戲,可以一口氣連演六小時,而且陸續演了十年?怎樣的一齣戲,可以讓一群演員願意一演再演,更讓不少觀眾願意二刷、三刷、四刷?又是怎樣的一齣戲,開創了劇場融合電視影集形式的可能,以及締造了21世紀初臺灣劇場喜劇里程碑?

《K24》劇名取自英文「混亂」(Chaos)的諧音,顧名思義,整齣戲一片混亂。由官方劇情簡介中可知,一開始就充滿懸疑:「國家劇團即將上演莎士比亞經典《羅密歐與茱麗葉》,並由總統千金擔任茱麗葉一角,K24情報局線索顯示,恐怖份子早已混入該劇組,並計畫將在首演當天的舞台上謀殺總統千金⋯⋯」爾後問題越來越棘手,謎團越看越模糊。

諸位演員們不僅一人分飾多角,身份多重,而角色們為了解決困境,主動出擊,試圖扮裝,變男變女,還喬裝成日本藝妓,讓原本就已錯綜複雜的問題,更加撲朔迷離。多角、多線、多空間、多情境、戲中戲的交雜串演之下,混於一體,纏成一團,說有多亂,就有多亂。

亂,並未搞砸戲劇節奏,反倒加速事件危機,造就錯認巧合的喜劇情境,也因此,成了情節發展及角色推進上不可或缺的驅動力,使得全戲頗有喜劇的況味。加上巧妙的旋轉舞台、百變的服裝造 型、迥異的燈光氛圍、多元的音樂元素,各設計與戲扣合,精準到位,要說整體是一場豐盛的視聽饗宴,一點都不為過。《K24》不僅是劇場才子蔡柏璋十年前初出茅廬之作,可見其後作品《 Q & A 》、《 R e / t u r n 》 中 , 關於扮演、性別和追尋等主題的試探,以及多線敘事手法的軌跡,同時亦可見張家禎、王宏元、竺定誼、李劭婕、林曉函、張棉棉、林子恆等演員, 如何練就表演彈性、喜劇節奏、即興能力,以及日後作品的絕佳默契。這齣戲,不僅是這些臺灣劇場中堅份子的創作起點,也是他們的成長紀錄。十年前,這齣分作六集的《K24》,帶給臺灣劇場 一個全新的觀戲體驗,從實驗劇場亂進了國家戲 劇院,亂遍了全臺,一直亂到了現今的十週年紀念版。在這個臺灣最紛亂的年代,上演如此混亂的戲碼,別有一番戲外趣味。▍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