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在阿里山檜木老屋 激盪想像文化新視野 2020-03-022016-09-30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嘉義藝文新空間口述=黃逸蓁 25X40藝文空間創辦人。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畢業,因為搞不懂設計為何老是跟行銷Say No,決定去唸工業設計研究所,卻因此接觸了文創。撰文=葉思吟 攝影=易非位在嘉義中正路上的木造空間, 訴說當年這裡曾因木材業興盛一 時的精彩故事。 25歲因為《傷心咖啡店之歌》埋下咖啡夢, 直到去年40歲,創辦「25×40藝文空間」, 這一段愚人築夢之路,走了15年。大學畢業在臺北工作一段時間後,領悟到「早晚都要回鄉」,那不如早點做決定吧,儘管在嘉義工作薪水不若大都會高,但在這裡生活步調相對緩慢,散發獨特的城市魅力,回來後也就定了下來,安於這座城市的生活。不過,總感覺嘉義缺少一處能提供養分的藝文空間,於是發揮自身專業,引入多方資源,尤其在影像導演與製作領域,邀請過去廣電系的同學系友,帶領在地人拍攝街坊紀錄片,連續數週分享傳授在地誌與微電影等製作祕訣,開創民間文化新視野。從開幕至今,空間經營方向仍在調整,但是,有關在地街區的田野採訪拍攝與市集串聯活動,仍持續不斷進行中。當初受到這木造老空間吸引,因而選擇進駐於此。整修過程遇上熟識建築的老師傅,聊天過程中發現這棟屋子在結構建造上十分講究,建材多是從阿里山搬運檜木所建造,連同附近屋舍,風光一時,但隨物換星移,繁華老街因木材生意轉移而沉寂。這一年來,我們嘗試與在地設計師合作,設計多款以嘉義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未來計畫還會逐漸擴展。尤其自暑假開始,有幾波實習生加入動腦出力,「六角文化聚落」空間熱鬧許多,沉寂已久的中正老街廓居民 也動了起來,如今不少周邊鄉鎮年輕人,進城後也自動聚攏到此,談笑間激盪對在地生活的多元想像。如同「六角」意喻象徵完美結構,這空間期待有一天能召喚更多的人, 組成夢幻團隊。▍25X40藝文空間 地址:嘉義市西區中正路554號 電話:0905-188-033 FB:25X40藝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