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家厝手路金工】鄉間小路上的創意工作室

工作室日常

 Arya.S.H
 陳志華

王譽霖(前),畢業自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與當時的學妹周霽恩(後)在2014年共同創立「臍加厝手路金工」,將官田工作室視為起家厝,便以此替品牌命名。他們從簡單生活節的市集開始嶄露頭角,創作類別廣泛,包含飾品、文具、生活用品與客製化的金工作品。喜歡以手思考,透過工藝分享對於理想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DSC5498

冬日裡的臺北陰鬱如昔,臺南則是溫熱依舊。一出火車站,便能嗅到空氣裡那股被陽光曬過的香氣,遠處一株正值花期的九重葛自在綻放,讓人備感溫暖。譽霖和霽恩兩人從車窗內探頭揮揮手,將我一路載往他們位於鄉間小路上的「臍加厝手路金工」工作室。

幾年前譽霖和霽恩同是臺南藝術大學的學生,畢業之後官田便一直是他們的生活圈。談到日常,兩人笑笑地說,這裡雖然沒有大城市便利,但緩慢的步調能讓他們好好生活,專心創作。鄰居將他們視為家人,時常送來自家種的蔬果分享,當然,也會不時關心兩人的工作進度。譽霖告訴我,每次結束城市裡的市集和展覽回到這兒,都有種回家了的安心感。看著車窗一幕幕閃逝的即景,他們日常的模樣也越來越清晰。

DSC5484

霽恩還記得第一次看到譽霖的作品,是在一場學校所舉辦的展覽裡。那系列以黃銅為材,將父親做室內設計時常用的建築工具,和自己熟悉的金工用具互相結合。取其外型,設計出一整套想像工具,比如:鋸弓與工程筆結合的特別創作。純熟的技術讓人難以想像,他是在沒有使用任何機械器材的輔助下,以純手工完成。自此之後,霽恩便常向他請教創作上的問題,互相深談對工藝的想法。關於創作,霽恩說:「金屬堅實卻單純,只要透過雙手和時間,便會回饋你等值的作用力。」相較於生活中很多無法解決的事,作品可以依照自己所想,成為不同的樣子。

因為金工,兩人更加熟識,霽恩大方,譽霖內斂,儘管個性不太一樣,對手製工藝的喜愛卻是相同的。譽霖喜歡研究機械和器具的結構、線條及比例,而霽恩則喜歡將作品融合自然元素,在金屬上細細刻畫植物紋理和葉脈,用柔順的曲線呈現創作。相異的風格在工作室成立之後,替品牌帶來豐富的設計特色。直到現在,完成作品後,他們仍會像學生時期那般互相評圖,拋出想法,一剛一柔之間的討論,讓最終成品就像是理性與感性的揉合。

DSC5493

四年前,他們租下一間老平房作為工作室,懷舊的氣息在日光陪襯下,讓空間顯得格外恬靜。兩人的工作桌以及鍛敲工具,碾片機、拋光器材、材料室等,在不同的隔間裡被細細劃分,每個角落都有傳統與現代衝突的美感。而最靠近玄關的地方,展示著兩人這幾年的創作,作品在古董櫃和層架上閃耀著光芒,就像在訴說自己的故事。

工作室大門外的埕院裡,房東叔叔兀自曬著蘿蔔,拐個彎,一座古老三合院和溫室菜園佇立著,角落有隻貓咪正慵懶地曬日光浴。當下我開始明白,這份歲月靜好,就是譽霖與霽恩的日常滋潤。在溫柔的懷抱裡,他們盡情享受生活與創作,緩慢敲擊,為人們打造出羅盤、婚戒、聽診器、迷你刺繡框等,各種象徵不同生命意義的訂製品。當得知創作被真心喜愛,這個回饋就是兩人從事金工創作最美的動力。●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