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人文完美融合
擁有空中花園的波蘭圖書館


一趟旅行 遇見身心靈棲身之所


IMAG3404




跟著建築人發現當代建築之美

波蘭首都華沙在二戰時,當地老建築幾乎被彈藥剷平。二戰結束後,原共黨統治政權於1989年垮臺,爾後經濟起飛。新建築因著地理、文化等因素隔閡,讓建築走讀迷甚少有機會,可以前往華沙進行理解。

本次筆者因隨「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黃聲遠,至華沙演講的機遇之旅,造訪「華沙大學圖書館與花園」,這一雙深度結合人文與自然的當代建築和景觀,在歐洲與世界建築地圖上,仍是甚少人知的美麗境地。




人到華沙,建築界友人們不停地推薦我此行一定要去華沙大學圖書館。但在此同時,大家也都不約而同地強調,圖書館的焦點不是建築體本身,而是位於樓頂的空中花園。其實不用在地人叮嚀,造訪圖書館時便自然會踏上它的屋頂,同時,就算人仍在室內,即已身處綠林之中。

一開始,我們先是一邊走過圖書館的穿廊,一邊驚豔著繞於兩側金屬格架向上攀爬的藤類植物,怎能在僅是半透明的室內空間中生長的如此之好。接著,走出穿廊,一片緩坡公園現身眼前。我們順臺階而上,沿著曲折,一時見不到盡頭的路徑走著,遇見小橋流水,不知不覺竟就到達圖書館屋頂。



044A6886


那大園子,若以「桃花源」來形容感覺太靜謐。總之,我滿眼皆是鑽來竄去的廊、道與多彩植物。這兒有四大區植物顏色,金銀藍綠,但區域並不規矩,你隨時會被有機的路線帶到迷宮般的花與樹叢中。

不過,建築師可沒忘了圖書館的本質。園中特別安排一些小圓窗,讓訪客有了能夠窺看書庫的機會。書庫中收藏的是波蘭從第九世紀至今一冊比一冊珍稀的古籍,一般人不易直接借閱;建築師以此間接手法,讓文明、自然與人,在此相會。

我再往步道走去,終於來到了花園盡頭,一座頗像郵輪最前哨的眺望平臺,華沙母親之河── Vistula River 的水相與綠意毫無保留開展,橫越華沙,連綿至全城間或點綴大小綠地。

建築師在 1999 年落成的這座圖書館新館上打造花園,想為高度發展的華沙創造一處綠洲。他們完全不怕底下的書籍皆珍本,容不得一滴漏水;他們也不怕,華沙夏日豔陽與冬日風霜對植物的考驗。建築師與景觀設計師大膽於此展現勇氣、浪漫與專業兼具的精神,將適切的植物種入施作到位的空中花園,並維護至今,讓都市人隨時能平等地站到屋頂上,喘一口氣。

一起造訪華沙大學圖書館的建築師黃聲遠和我分享了他的觀察,他說:「這座圖書館與『田中央』的建築有個有趣的共同點。後者明明是圖書館,結果大家去的都是屋頂,大家去田中央設計的宜蘭『津梅棧道』也不是為了過河,但是這些地方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解放。」正像華沙大學那座屋頂上的花園,猶如為人類身心靈所建造 的完美棲身之所。

在此,請容我將華沙大學圖書館與花園設計者的大名置於文末,圖書館建築師 Marek Budzyński、Zbigniew Badowski,空中花園設計者、景觀建築師 Irena Bajerska,謝謝你們,讓我們認識了特別的華沙精神。●





文、攝 馬萱人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