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猴子手工甜點 】性格大叔命定的修練 笑淚交織的職人甜點夢

Cover story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口述=葉國華   
花猴子甜點工作室主理人,擁有10年麵包、20年甜點製作經歷。被太太形容為「用生命做甜點的男人」以及「生命裡只有甜點的男人」。

採訪=林筑婷、劉冠吟
攝影=陳鴻文

 

D26_1691
葉師傅堅持不在糕點內添加色素香精,保留食材最原始的風味。

音樂創作人李宗盛曾經唱出:「17歲女生的溫柔,其實是很那個的……」,那50歲的大叔,溫柔起來會是什麼模樣?

住宅林立的文山區,隨便一條路上少說就有五家麵包店,興隆路上一間不特別起眼的街邊店——「花猴子甜點工作室」,小小的展示櫃前常擠滿眼睛發亮的OL。主理人是今年快50歲的葉師傅,有著日劇裡性格大叔的外型,夾雜灰髮的小平頭,平日酷酷的他,偶爾笑起來眼尾閃出調皮的皺摺,歲月掩藏不住心中的溫柔與真摯,有人問他究竟有多喜歡甜點?他直率地回答:「喜歡、很喜歡、非常喜歡。」

和大多數麵包師一樣,葉師傅高中畢業就加入傳統麵包店學手藝,麵包店學徒在當時多被認為是不會念書的孩子才去做的頭路。葉師傅聳聳肩:「的確是不會念書才去的,但沒想到一學就掉進去。」麵包店學藝階段,溽暑寒冬都住在四壁無遮的頂樓加蓋,床鋪旁邊就是麵粉袋;早上四點即起身備料,得趕在下午四點半下班人潮前,讓二、三十種麵包全部登臺。

儘管累,現在回想起那段年輕歲月,卻一點也不覺得辛苦。「東西只要學起來就是自己的」。他反而很珍惜那種用盡氣力,一心將所有技術都學起來的拚勁。

十年的麵包經驗,累積了深厚的烘焙功力,卻讓自己累出病來,葉師傅決定調整節奏,學習自己心中最愛的甜點。麵包跟甜點常常擠在臺式麵包店裡一起販售,葉師傅的眼光很不一樣,「甜點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是點心,但只要以主食的心態去對待,它不會只是偶然出現的配角,可以成為生活裡最基礎簡單、也最能陪伴自己的日常。」

D26_1467
獨自在乾淨簡單的小廚房揉麵團、拌奶油,是與甜點最親暱的時刻。

當時的葉師傅27歲,又從學徒做起,常私下練習到半夜,只為成就心中的甜點夢。他相信慢工出細活,「甜點製作不像烘焙麵包那樣快節奏,更能鍛鍊內心的細膩,創意固然很重要,但穩定性才是關鍵。」包括脾氣、情緒、工作節奏,跟同仁的配合,一般人以為做甜點很夢幻,但其實是真實不假的修煉。

三年前,葉師傅決定出來創業,年紀已然不輕,創業的決定就像是又開過一個髮夾彎,看不到前路,只能靠勇氣跟技術來挺自己。曾經在新店的山上擺過攤,也在別人的店面分租一個角落,葉師傅的甜點外型樸素、香氣淡,生意總不盡理想,甚至遭客人嫌棄,覺得他的甜點不夠漂亮。「被批評當然會難過,但我覺得甜點就跟人的特質一樣,需要時間相處累積才能凸顯的。」

他把眼光聚焦在自己最在意的事情上,守住對食材與口感的堅持。「我對原料很龜毛,當老闆後自己作主,一切都可以不用妥協。」葉師傅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不計成本地選用無色素、香精添加的原料,即使價格貴上三倍。因為他知道,比起漂亮的外表,內容更耐人尋味,懂的人自然會知道。

葉師傅的妻子Amy就是他做麵包時期的客人,買著、吃著,串起一段情緣。回想起第一 次約會的情景,Amy 笑說,「那一天他都在聊蛋糕的話題,從配方、口味、樣子…。」一起走過創業初期的波折,那段時光對夫妻倆都彌足珍貴,「有喜歡你的客人,當然也會有不喜歡你的,就像從低點往上走,回頭看,才能體會現在的珍貴。」

空閒時他們常到其他甜點店品嘗作客,從中比較,激發靈感。「一道甜點從發想、實驗到成功的過程,可能會歷經無數次的失敗。」葉師傅邊說邊查看剛做好的草莓夏洛特,因為慕斯出水過多,即使外表 OK,也不能賣。「這正是製作甜點最過癮的地方,從失敗裡找出問題點,不斷地推翻、挑戰自己,直到成功。」

10 年學習麵包,爾後 20 年學甜點,貫穿 30 年的人生寒暑,葉師傅從沒想過要轉行,「我們那一輩都是當學徒出來的,這不就是學徒的意思嗎 ? 直到現在我還在學,直到把事情做得精,做得好。」就像李宗盛的中年之作〈山丘〉 唱著:「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雖然已白了頭」。男子漢在甜點夢中推翻過去、實踐自我,一路上永無休止……。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