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編特企 華文朗讀節
文 小日子
攝 簡子鑫
2017 年華文朗讀節「聽說好味道」以飲食文化為活動核心,邀請尋味作家劉克襄與開味達人Soac,暢談個人對飲食的體驗與哲學,在陣陣香氣中開啟不同對話,藉由食物與閱讀的引導,重新看見生活的樣貌。
跟著尋味作家逛市場 看見城市生活百態
口述= 劉克襄,臺灣自然書寫作家,現為中央社董事長,常於各地城鄉漫遊,著有《兩天半的麵店》、《男人的菜市場》等書。
走入傳統菜市場是認識一個小鎮最快也最直接的方式,有次在臺北樹林車站前的市場,遇見來自三鶯部落的原住民夫婦,靠著大漢溪河床栽種出的八月豆維持生活,讓我想起在花蓮玉里市場裡販售蜆仔的布農族婦女,他們提供最新鮮的當令食材,賣不完就回家料理填飽肚子,賺到錢便買瓶小酒一路喝回家,如此樂天知足。在市場裡,不僅可以從產物認識當地環境與文化的關係,更看見生命的不同可能。
有一回旅行到臺東池上,酒酣耳熱之際,民宿主人拿出《東和一甲子》送給我,這是一本由池上居民獨立出版的地方誌,裡頭描述60年前,池上人食用早餐必訪的雜貨鋪兼醬菜店,人們會拿著鐵盒、碗缽到此買醬菜回家配飯的歷史。儘管時代丕變,店鋪關閉,池上人靠著地方誌記錄過去的共同記憶,也成為我心中特別珍藏鍾愛的一本書。
華文朗讀節正值蘿蔔盛產的時令,因此我特別以蘿蔔作為主題發想,預計發表《五種不同的蘿蔔》,用蘿蔔告訴大家臺灣土地食材的多樣性,從梅花、白玉到牛杙仔,爬梳臺灣不同時期的樣貌。不論透過閱讀、文字或料理,唯有對我們生長的環境與人文更加了解,培養對生活週遭事物的敏銳度,便可以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新表述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