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bit Folks】落腳新北簡居生活 傳授印度鼓樂動人音響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在中和推廣印度塔布拉鼓文化

口述=Waka若池敏弘

大阪人。生活樸實,在中和緬甸街附近租宿,深居簡出,偶爾會去爬山,多數時間都獨自在家練琴、授課,並於2010年與三位友人合組「Orbit Folk 世界軌跡樂團」,象徵南北印度的音樂背景交會,在各地不定期演出。

撰文=葉思吟

攝影=易非

%E5%89%AF%E5%9C%9603%EF%BC%BFWAKA%E5%9C%9605
無論是練習塔布拉鼓或艾斯拉吉琴,均花費了Waka數十年光陰。

我是大阪人,從高中時期迷上印度塔布拉鼓(Tabla)後前往印度拜師學藝,從此年年往返兩地,算一算,已經過了20幾年。時至今日,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在家裡練習,從來不覺得厭倦。

許多人問我為何迷戀印度塔布拉鼓,其實就是一聽到就愛上了,那低沉音響深深吸引著我,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因此18歲就飛到印度拜師,住在師傅家裡,跟著他們一起生活,學打鼓。

有段時間我長居沖繩,一邊打工一邊找機會表演,後來發現臺灣在印度鼓方面仍需深耕,興起來臺傳授技藝念頭,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一身簡單行囊便來到這裡。

初期我僅帶了一些旅費,幸好很快便遇上音樂同好贊助,例如身聲演繹劇場,偶爾安排我與不同樂團同台演出,知名音樂人李泰祥也曾協助過我,漸漸為人所知。也曾與三位朋友合組「Orbit Folks 世界軌跡樂團」,獲得金曲獎最佳演奏獎,爾後隨著知名度打開,招攬有意學鼓的學生,仰賴這些收入養活自己,每年我仍定期回印度修習,或回日本與各團體合作表演。

相對於非洲鼓一群人一起打鼓歡唱的熱情繽紛,印度鼓更顯為即興與個人化。尤其剛開始學鼓時,並不容易打出聲音,需要經常練習,對於初學者來說是個考驗。而當合奏時,印度鼓還需隨機反應,如同印度輪迴宗教概念一般,對樂理及彈奏的理解,迥異於西方樂器彈奏經驗。

後來我又前往印度拜師學習艾斯拉吉琴(Esraj),那是屬於北印度的樂器,與一般人較為熟悉的西塔琴不太一樣,為了讓每次上台都能展現實力,我每天需獨自練習四至五小時,時時鍛鍊自己,保持最佳狀態。

學習樂器過程像是在修習印度人的生命觀,講求的是一種平衡,把時間用在練習,太多或太少都不好。略懂印度人文化就會明瞭,他們從出生、成年、 慶典、婚宴、死亡,都離不開音樂和舞蹈,複雜多元的民族音樂,熱鬧中有莊嚴,神秘又不失豪邁,獨特樂風充滿靈性哲思,搭配其他樂器合奏,常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今年下半年,印度塔布拉鼓大師Dilip Mukherjee,也就是我的老師將來臺演出,十分期待能帶給眾人意想不到的音樂體驗與感受。若能因此發揚印度塔布拉鼓精神,讓更多人認識、欣賞,進而投注學習,當初來臺的願望,也就實現了。▍

 

Orbit Folks 世界軌跡樂團

FB:Orbit Folks 世界軌跡

官網:www.orbitfolks.com/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