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Sports Traveling
撰文.攝影=陳瑤琦
現為電視台記者,也為合格外語領隊,同時具有滑雪、自行車、排球、越野定向、鐵人三項等運動教練資格。

從小唸過許多和「雪」有關的詩句,看過「雪」的圖片、新聞報導或是電視電影,也曾經衝上合歡山賞雪,或在陽明山見過落在地上的霜,但一直等到2003 年的冬天,一次去韓國的採訪行程,我才第一次走進滑雪場,體驗「滑雪」這項運動。
雖然那只是短短兩個半小時,而且最終還是跌個四腳朝天,摔得七葷八素的慘烈模樣。但踩著雪板滑行的短暫片刻,冰冷空氣拂過臉頰的新鮮感受,已經在我腦海留下深刻的印象。儘管幾乎每一次,都是狼狽的跌倒在地,雙腳雪板又處於一種莫名的糾結狀態,但已經點燃了心中想學滑雪的引信,也成為最重要的滑雪初體驗。
隔年第一次參加滑雪營,從頭到尾認真的開始學滑雪,在教練循序漸進的指導下,再重新認識滑雪,先要踩著雪板一寸一寸爬上山坡,接著學煞車、練轉彎,然後總算能一個人坐上纜車,從滑道上方慢慢滑下來。隨著纜車越坐越高,滑行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於是需要更好的技術及更高的穩定性,然後更進階的參與滑雪協會的教練講習。從更深一層的角度去學習和瞭解滑雪,也更認識滑雪這項運動。
滑雪會上癮,許多雪友用一種更貼切的說法來形容,說大家都是得了「雪癌」這種不治之症。明顯的症頭,就是當時節入秋,早晚開始帶點涼意,大家服裝要準備換季時,也會同時把晾了一季的雪衣雪褲給搬出來了,然後開始關切雪友們,一邊Google今年又多了哪些新雪場可選擇,另一邊開始揪人準備一起去滑雪,明明雪季要等年底的12 月才正式展開,但大家早就等不耐煩了。
初學滑雪的那幾趟,還搞不懂原理,摸不清教練上課的內容,在半摸索半嘗試的情況下,常常運用許多錯誤的肌肉,更白白浪費了許多不必要的力氣,半天下來就腰酸背痛,全身「鐵了了」。但隨著里程數慢慢累積,自己的技術越來越穩定,以及多上了一些課程,理論更清晰,更理解箇中緣由,滑起來變得輕鬆多了。
當你坐著纜車上到山頂,攤在你眼前的,是近千米高度的落差,蔚藍的晴空下,雪白的滑道倒映著天上灑下刺眼的陽光。但一個個向下滑去的 Skier 或 Border,在雪面上刻出一道又一道
絕美的弧線,奔馳而去的雪板尾端則揚起一陣又一陣的雪粉,是了,就是這個感覺!帶著一點向前跳出去的感覺,腳下雪板兩側的鋼邊開始依著 次序,刻進雪面裡,然後隨著我獨有特殊的節奏,開始在滑道上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彎」,眼前看著的,是每秒每一瞬間都在不斷變化的景色,像是一首歌,像是一段旋律,在晴空下,在雪地裡,譜出的是一段只屬於我自己的歡愉樂章。
曾走訪過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甚至歐洲的雪場,日本不但免簽,而且距離近、雪質佳,整體來說最對味。因為日本到處有溫泉,白天滑一整天,回到旅館先泡個湯,滿身的疲憊已經消除大半,晚上再來頓豐盛的會席料理,與雪友小酌個兩杯,人能如此,夫復何求。
Notice ・ 行前建議
日本冬季極為乾燥,一進室內都有暖氣,所以服裝上建議以方便穿脫為主,同時要注意防晒、常塗乳液,護唇膏隨身攜帶。 | 滑雪課程時一定要聽從教練指導,在指定的滑道上操作,儘量結伴同行,避免單獨上山滑雪。| 帶著愉悅的情緒,保持開放的心胸,好好享受一趟特別的滑雪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