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香港街廓鐵閘
聆聽不同的在地故事


一次旅行 深水埗


10 %E8%8F%AF%E8%88%88%E9%A3%BE%E5%93%81Wah Hing Assessories 1


常聽人形容,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與顏色,然而同一座城市,若能仔細觀察,也會發現截然不同的氛圍。第二次來到香港,我選擇花兩天時間在深水埗轉轉,不同於車水馬龍的旺角,只隔兩個地鐵站的深水埗,熱鬧程度不減,但卻多了份根植生活的老香港風情。

將鐵鑊燒得通紅的露天大排檔,果菜行收攤前的減價拍賣,還有在涼茶鋪外拿起碗公站著喝茶的人們,將鏡頭拉遠,就是一幅香港庶民寫真。在這裡,每條街都有自己的生態圈,金魚街、男人街、女人街、波鞋街(球鞋街)、玩具街,正式的街道名稱背後,總有個更通俗的叫法。大概能猜出男人街賣的是 3C 電器,金魚街林立著各式水族店。然而引起我好奇的,卻是一間間店鋪拉下鐵門後,上頭畫著的有趣圖案。



5 %E5%85%AC%E6%A3%A7%E5%96%AE%E8%BB%8AKung Chan Cycle 1


趁上午店家準備開店之前,我來到位於基隆街的「公棧單車」。這是一個由兩間三坪不到的店面連接而成的單車店,右邊的鐵閘(註1)上畫著一位師傅正在改裝單車,左邊的鐵閘則是小孩子騎著單車玩耍的圖案。好奇詢問單車店女主人 Winnie,才知道這是一項名為「城市鐵閘」的街區藝術計畫。

身為香港最有味道的街區之一,香港青年藝術協會在深水埗,邀請藝術家以創作來記錄歷史及地區故事,而「單車」在當地就是一項很具代表性的行業。過去深水埗聚集許多布業與紡織業,除了大型工廠,還有許多山寨廠(註2),會來採買零件和布製作成衣,單車便是他們運送布匹和貨物的工具。



註1:廣東話,意指鐵門。
註2:廣東話,意指小型家庭工廠。




IMG 4857


Winnie 說,父親在 1946 年開了這間店,專門幫人改裝成載貨用單車。五〇年代一輛單車所費不貲,幾乎要花掉一個月的薪水。做為港埠,香港那時也有很多進口的國外單車品牌,像是英國 Riley、中國的鳳凰等,隨著布業外移,現在店鋪由她和兩個哥哥接手,除了偶爾修理這些復古車款,也逐漸轉型為休閒運動功能。這段生活史成為了藝術家的靈感,將店鋪演變放入圖像。好奇的人經過時,常常主動與她交談,甚至發掘出更多有趣的過去。

和 Winnie 聊過天後,我沿著拉鍊店、鈕扣店⋯⋯走走停停尋找有故事的鐵閘。轉進荔枝角道,發現一間正準備開店的玩具店「三和」,鐵閘上畫著飛機、火車還有三個身穿超人服的人,眼尖的我發現,其中一個滿頭白髮還戴著一副眼鏡的人,不就正坐在店裡頭嗎?

我走進店鋪和白髮大哥攀談。環顧四周,玻璃櫃裡擺著各種汽車、巴士,樓上還有各國的火車與鐵道,原來這間店是深水埗唯一販賣歐洲和日本模型的玩具店,鐵閘上的三位超人都是在玩具店工作多年的夥計。 他說,自己 20 多歲就來店裡工作,現已 50 多歲了。我問他是因為很喜歡模型才待這麼久嗎?他打趣地說,以前很喜歡,看了 30 多年也膩了,回家後就只喜歡養魚。但當我問起哪些是店裡最珍貴的收藏時,他的神情還是閃閃發光。

在深水埗散步,想起在臺北萬華曾經走過的街道,同樣是成衣業的聚集地,也曾是商業鼎盛的港口,擁有著濃濃的庶民生活感。我想除了體驗到不一樣的生活,回到居住的城市,也將會為我帶來更多想像。●





文、攝 游姿穎
圖片提供 香港旅遊發展局



游姿穎 小日子編輯。喜歡配著音樂寫寫字,愛看恐怖片和推理劇,生活中不能沒有護唇膏和遊蕩。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