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一段靜謐時光
在大溪古宅品茶看展
一座古鎮 大溪藝文走踏

朋友知道我這幾年頗愛往桃園大溪跑,總問:「大溪還有什麼好玩?老街還能去嗎?」其實只要在非假日來趟清新愜意的小旅行,沿著老街幾處藝文場域溜達走逛,你會發現小鎮仍然值得探尋。
例如和平路上的「源古本舖」。這座 180 歲的豪宅已登錄為歷史建築,古家第四代的古正君在宅第裡開設民藝品店,並與友人合作經營以大溪豆干、豆腐為特色的預約制私廚餐廳「品香食塾」,更經常在古色古香的中庭舉行預約制藝文活動,例如創意木作、漆藝等特展,樣樣獨家。雖然「源古」現正進行第二階段整修,民藝品店與品香食塾仍能造訪。

另一條老街中山路的店家這幾年也頗有自覺,甩脫陳套,出現了許多可久駐的迷人空間,像是 13 號的「蘭室」與 12 號的「新南 12」。蘭室是清末文人豪宅,雅緻空間適合品茶,而新南 12 文創實驗商行,是由新屋主花上數年親手改建,維持了古意,但店內選物與餐飲則富有當代氣息。
關於大溪,更不可不提其蓬勃的工藝,走訪「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即可傾聽這美麗的故事。特別的是,館舍是由一棟棟整修後的老建築而成,這一串房舍大約羅列在臨著大漢溪,高起的崖線上。一站到這崖線旁眺望,稍理解一下大溪歷史,就會明白此地為何底蘊深厚。
這座昔日以河運為主的城鎮,利用大漢溪運輸從山上載下來的木材等物資,以大溪河港為集散地後,再往其他處運送。19 世紀開始,大溪已蓬勃發達,人文薈萃也是自然的結果。
有意思的是,上述幾間藝文場域近日以「漆器家計畫」彼此串連,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最新館舍──「工藝交流館」的首檔展覽。之所以將生活漆器展辦在大溪,原因是此地木作產業至今仍與漆藝息息相關,高檔家具皆會塗裝兼具保護與美觀功能的漆料。而新生代漆藝家也投入天然漆漆器的創作,將作品呈現在日常用品上,令人眼睛一亮的是,除了食器,鋼筆、眼鏡等也都能與漆器完美結合。
無論我到訪大溪幾次,每當在小鎮的巷弄穿梭,見著在地人悠哉遊哉,心裡總想:這兒的朋友,不為人知的過好日子很久了呢。●
文 馬萱人
圖片提供 C House 溪房子手作坊
馬萱人 曾任《商業周刊》「alive 優生活」專刊召集人,主跑戶外運動、旅行、建築、工藝等路線,現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