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水工房】我們想要保留 木頭流浪過的味道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在臺東 為漂流木停留

口述=水哥、陳勤、羅正傑
在臺北打拚多年後,水哥回到臺東。隨著創作日漸成熟多元,感念傳承的重要,創設了「阿水工房」。因為漂流木技藝的傳授,將三人命運聯繫在一起。

撰文=葉思吟
攝影=陳志華

水哥鑽研漂流木多年,在回到故鄉之後傳承木工技藝。
水哥鑽研漂流木多年,在回到故鄉之後傳承木工技藝。

在臺東,自己動手做木工這件事,一切就是那麼自然。拿起工具敲敲磨磨,沉浸在和木頭的對話當中,把創作與生活結合在一起,那樣的單純和喜悅無法比擬。

「阿水工房」四周看到的漂流木,是我們三人累積多年收集而成。每逢颱風天,從河川上游沖刷下來的漂流木,數量可觀,風雨飄搖的夜晚,通常一般人不敢出門,我們反而出門去撿木頭。泡過水的漂流木,全憑 經驗挑選品質與樣貌好壞,沉甸甸的重量,一個人很難扛得動,需要兩三人合作拖行才能完成。

經過河水與雨水沖刷之後的漂流木,其貌不揚,需要有慧眼的人刨出其中內涵:學習辨識各種木料的特質,是木工創作者的首要功課。漂流木的創作概念,是將二手廢料再次利用,不能講求完好無缺,無法強求整件創作來自於同一塊木頭。相反地,要善用材料既有的獨特性,在保留原味的前提之下,重新拼接異質紋理,把闕漏的地方透過巧思予以轉化,讓「缺陷美」保有原來的獨特美感。

漂流木長得奇形怪狀,個性鮮明,需要跳脫傳統的木藝思維。正因為如此,各式各樣、大小尺寸的木料應有盡有,豐富多元,我們喜歡自然的線條與質感,漂流木正好符合我們三人崇尚自然的性格。透過「加法」原理,賦予醜醜的木頭嶄新生命,等待有緣人來收藏。

 

漂流木創作看似容易,實則蘊含捉摸不定的奧義。尤其要學習去透視木料的特質個性,了解如何配對,做最佳的發揮;需要長時間 觀察試做,要有耐心磨練基本功,懂得在單 調中尋找變化。工房尋找傳承者,上述特質 成為關鍵的用人標準,即使沒有相關學歷背景,只要主動積極、沉得住氣,反覆練習, 找出漂流木的奇趣接點,總有一天可以磨出的自己一片天。

臺東這片土地純樸自在,不像都會城市講究 效率一致,市場的需求千奇百怪,木工創作 者必須多才多藝,才能滿足客戶的各種要 求,像是木工搭配金工設計、客製化招牌等,但也是因此更顯得自由與奔放。只要願意,想做的都能盡情嘗試,在這裡,想像與實踐無限寬廣。▍

阿水工房

臺東市中興路二段191號

08-923-3191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