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思宏
彰化出生,臺北出發,柏林撒野。曾獲「林榮三短篇小說獎」首獎,著有《叛逆柏林》、《柏林繼續叛逆:寫給自由》、《去過敏的三種方法》。

「Warum heißt du Kevin?」是我在德國常遇見的問句,「為何你的名字是Kevin?」我來自臺灣,明明有個中文名,為何還多了英文名?要回答這問題,我必須重回國中二年級, 從凱文‧貝肯(Kevin Bacon)說起。
我來自彰化永靖,一個封閉保守的小鎮,我就讀的永靖國中,與當時島嶼千萬個中學一樣, 有「能力分班」制度,入學時學生必須接受智力測驗,以成績分配班級。我之前從沒做過智力測驗,面對考卷一臉傻,結果成績約莫是 「笨蛋」等級,被分配到一般班級。
我在一般班級每天都很開心,這裡不注重成績,旁邊同學說他是乩童,後面的同學說他爸是黑社會老大,有同學親嘴戀愛,總是有笑聲,或許大家都知道我們身處體制邊緣,若再互相推擠,就墜崖了。
[banner id=”10471″]
隔壁,就是所謂的「好班」,大家口中的「A+班」,從來沒笑聲,高壓控管,聽說每天都有一大堆考試。暑假結束,我升上國二的第一 天,被學校通知收拾書包,因為我文科成績良好,必須轉進隔壁的升學班。
好班的導師是英文老師,規定同學都要取英文名。我記得她給了我三個選擇,我毫不猶豫選了Kevin,因為開學前的暑假,我才剛看了歌舞片《渾身是勁(Footloose)》,凱文‧貝肯在片中跳舞的風采太迷人,我也想要當凱文。

小鎮保守緊密的社群讓許多人覺得安穩,我卻感到窒息。我的喘息,就是錄影帶出租店,我是常客,VHS錄影帶裡的電影給了我許多遙遠卻美好的想像。那個夏天我特別愛看歌舞片,邊看《閃舞(Flashdance)》、《火爆浪子(Grease)》,邊扭動身體,父親看了直搖頭。
我看最多次的就是《渾身是勁》,凱文‧貝肯 飾演來自大城芝加哥的Ren,隨母親搬到純白 人的鄉下小鎮,這裡保守勢力當道,不准播放搖滾樂,跳舞是違法。Ren一身叛逆,決定挑戰當局,終於突破防線,在 片尾辦了一場高中畢業舞會。繽紛亮片紙屑噴灑,年輕人隨肯尼‧羅根斯 (Kenny Loggins)的暢銷舞曲〈Footloose〉,放肆起舞。
長大後,我買了《渾身是勁》藍光重看,才發現,原來當年我那麼渴望自 由,我想當凱文,因為身體裡偷偷密謀叛變。《渾身是勁》其實是一部非 常離經叛道的電影,鎮上的牧師打著宗教旗幟,踩著人們的集體傷痛回 憶,禁止孩子們玩樂跳舞。學校教導的書籍需要控管,搖滾舞曲被視為毒 藥,年輕人們身體騷動,卻只能壓抑。
幸好有Ren這個外來孩子的介入,他熱愛跳舞,一身城市複雜氣息給小地 方帶來震撼,他被打壓仍繼續反抗。電影裡女主角Ariel的爸爸是頑固的 牧師,但她拒絕服從,主動追求心儀的男孩,熱愛舞蹈,等著離開小鎮的 那天。她鼓動Ren叛變,也釋放了自己禁錮的身體。
我轉班之後,就進入駭人的體罰地獄。這位英文導師奉行體罰,禁止任何 玩樂,成績是唯一準則,班上沒有笑聲,青春沒有舞蹈。我以前在一般班 級,總是把租來的錄影帶帶去學校與同學分享,轉入好班之後,這位導師 隨時翻開我們的書包,若查到任何與教科書無關的「雜物」,教鞭伴隨辱 罵甩過來。她奪走了我們的青春,我們不再擁有身體的自主權。我不夠強 大,無力變成獨舞的凱文,常有自殺念頭。
《渾身是勁》藍光版收錄了凱文‧貝肯最新訪談,回憶拍片點滴。他說, 當時的角色髮型、造型,就是參考「警察合唱團(Police)」時代的史 汀(Sting)樣貌。我突然想起來,國中時我拿姊姊買的史汀個人專輯 《The Dream of the Blue Turtles》錄音帶,給小鎮上的理髮師看,說我 就想要剪成那樣子。
怎麼可能,有髮禁啊,推刀貼著頭皮剷除髮絲,剪去了我的自由奢望。所 以我叫陳思宏,也叫凱文。我花了很大的力氣,離開了小鎮,奪回我的身體。此刻,我正隨著〈Footloose〉主題曲搖擺,我要當凱文,活下去, 一輩子叛逆。▍
推薦的電影 & 專輯
《渾身是勁》‧1984 《火爆浪子》‧1978 《The Dream Of The Blue Turtles》‧ 1985‧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