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過半個地球
參加西班牙古堡婚禮
一場婚禮 西班牙山莊城堡中的自由儀式
一場辦在巴賽隆納的山莊城堡婚禮,從市中心得開足足 60 分鐘的車程才能到達,正式著裝的賓客們雖然被 10 月的寒氣逼得直打哆嗦,卻又壓不住來此見證一場美麗婚禮的興奮。
出生巴賽隆納的新郎 Max,褐髮褐眼帶點自然捲,每次見到總覺得他睡眼惺忪,熟了才逐漸了解這是歐洲人的「Laid back(鬆弛)」狀態。新娘 Janet 則是自大學畢業後熟稔的死黨,個性作風雖然洋派,內心不免還是對傳統婚姻有其嚮往,尤其是遵照傳統的婚禮。
說到傳統,以我自己在臺灣婚宴的經驗來說,辦場婚禮就像辦個活動,父母是你最需要滿足的客戶。儘管一開始雙方家長說得客氣,到後來要求開始堆積如山,甚至成了工作之餘最為緊急的庶務,經常準備到了後半段,樂趣早已蕩然無存,心中倒是成天倒數,這心情大概就像當兵,越早撐到退伍那一天,就越表示你提早熬過人生另一個惱人的關卡。這還只是婚姻路上的「第一個考驗」。
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賽隆納似乎不是這麼回事,西班牙人與我們一樣重視傳統和家庭,婚禮自然也少不了切蛋糕、交換誓詞等儀式,但他們的婚禮主角全以新郎、新娘為核心,雖然同樣希望賓主盡歡,卻能依照自己自由意志籌備婚禮,最先滿足到自己,也在眾人歡慶下完成「終身大事」。無獨有偶,西班牙還有個令人喜出望外的婚禮傳統——眾人狂歡狂舞直到隔日天明。
說到底,這可能跟西班人一天吃五餐、午休時間三小時,晚餐則落在不可思議的 10 點、11 點的習慣有關,因而照這個時間推算,婚禮從儀式開始進行到輕鬆的暖身小憩酒會,晚餐過後再狂舞到凌晨五點,似乎也成了再正常不過的流程推演。
原屬拉丁民族的西班人也熱愛飲酒熱舞,每日下班後多半喜歡窩在小酒館,一邊吃著小點 Tapes,一邊喝著啤酒談天說地、跳舞,這些在婚禮自然也少不了。曾有一位多年的西班牙好友這樣說過:「無法想像嫁給不會跳舞或不喜歡跳舞的另一半」,她並非特例,我想這裡指的「跳舞」不只是跳舞,意義更像是「懂得享受生活」。就像西班人自豪的午休及長假期,證明他們除了工作,還懂得好好享受生活。
這場婚禮安排翩然起舞的時刻還真不少,除了見證完儀式後,新人與眾人在莊園內伴隨著偽裝成吧檯的鋼琴翩然起舞,爵士樂手一邊彈奏著鋼琴、一邊哼唱著令人陶醉的軟調情歌,看著夕陽緩緩落下,溫馨感油然而生。晚餐後,泳池邊新人與眾好友們忽快忽慢地隨著舞曲扭動身軀,作為婚禮晚宴後高潮迭起的重頭戲,即使此時戶外氣溫只剩下八度。
即使賓客如織,Janet 與 Max 仍能不時與大家寒暄、共舞、甚至打鬧在一起。 再一次想起自己在臺灣參加過的婚宴,一直難以理解在這難得的好日子,新人只能在長達三小時的晚宴中趕場換禮服、四處敬酒,卻無法好好地坐下來,或者跟這些因新人而齊聚的至親好友說上幾句貼心話,打照面的時間短得不超過十分鐘,教人最是遺憾。
當然,月亮不總是外國的圓,太陽不總是外國的大。這場溫馨浪漫的西班牙式婚禮,未必能稱得上是最完美的婚宴典範,但這段溫馨、動人的婚禮體驗,卻讓我反覆地思考「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婚禮」。▍
文、攝 江家華
江家華 曾任雜誌編輯、報社記者,現任 FB「雜誌現場」粉絲團創辦人,曾因為獨立雜誌踏上歐美採訪之旅,今年預計其出版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