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Journey On
撰文・攝影=鍾振翹(阿Q)
香港八零後,旅行愛好者,喜歡探索新事物和接觸新經驗。曾試過背包、單車、徒步和乘車旅行,足跡遍及廣西、雲南、貴州、重慶、四川、西藏、甘肅、青海、新疆、越南、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著有《趕著驢車去新疆》一書。

坐著驢車走在鄉間綠樹成蔭的小徑上,分外寫意。
我總是以一個過客的身分到新疆,而這一次我突發奇想,想到要牽一頭毛驢遊新疆,我知道一定有前人做過這樣的蠢事,雖然我不至於能為別人留下軌跡,但最起碼,我沒有靠著網上的旅遊信息和旅行攻略書籍,刻意地走在別人留下的足跡之上。
一開始想到與驢同行的時候,是構思讓毛驢馱載我的行李,而我拉著牠徒步旅行,但其實還可以有其它做法。在新疆的鄉間,經常可以看到一頭體型瘦小的毛驢,拉動一輛載滿(那不只是載滿而已,有時候疊起來的體積相對於拉車的小毛驢能大上十倍)農作物的驢車,車上還會躺著一個哼著小曲的村民;而有一些維吾爾族老鄉會坐上驢車出行,穿梭在各村之間,有時候甚至拉上客人賺點外快。趕驢車比起騎毛驢的速度和效率都要快得多,早在漢代,已經有商賈以驢作為運輸工具,來往古絲綢之路,更何況現在可以為驢車裝上輪胎。我喜歡這樣原始的旅行方式,幻想自己就是古時商旅的其中一員,翻過群山,穿過戈壁灘,光是想像就已經讓自己血脈沸騰。
剛好李大哥家裡有一輛十年歷史的老驢車。有別於維吾爾族人一般用的木頭驢車,那是鐵架子的。李大哥家現在已經引入拖拉機,早已經不用毛驢拉車了,家裡唯一的毛驢只是用於犁田而已。他說:「以前小時候家裡要運蔬菜到城裡去賣,都是用驢車運輸,每趟都可以拉五百公斤,把菜往驢車上擺好,坐在車上毛驢自己就會跑。菜賣光之後,照樣坐在驢車上,毛驢會自己走上回家的歸途。有時候在驢車上睡著,一覺醒來就見到自家大門了。」他一臉回味地跟我聊這些兒時往事,也許這就是拖拉機和毛驢車之間的區別,不是在速度和效率上的分別,而是在感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