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日常


安身在古蹟裡的竹編工作室



┃ 山傑號竹工 ┃






林山,山傑號竹工店主。生活在茶農世家,從小與竹製器具為伍,然而卻是在退伍後回到故鄉,才真正開始拜師學藝。竹編器具雖然不是透明的,卻給人影影綽綽的曖昧,是他愛上竹編的理由,希望透過竹編在美感與實用中找到平衡,創作出有生活感的器物。




走在臺南的巷弄中,隨著曲折路徑一拐一彎,有時小店飄來咖啡香,有時是廟宇焚香溫潤氣味,我們依約停在三級古蹟陳德聚堂,陽光打在帶著樸質淡藍的窗花上,在牆面印上了幾道光影,林山穿過門拱從右邊廂房出來迎接。去年他將正職的工作辭掉,申請了陳德聚堂的創作者合作專案,將工作室從家裡搬到這裡,全心全意在這裡用竹編織他的捕夢網。

「早上從住處散步到陳德聚堂要穿過許多條巷子,我喜歡這段路,曬著太陽放空慢慢讓身體甦醒是我開啟工作模式的儀式,到了工作室,開窗讓早陽灑進室內,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林山的工作室山傑號位在陳德聚堂右廂房的最後一室,一進門桌上點著薰香,他在採光最好的地方擺上了一座古董菜櫥,放滿了四處蒐集的器皿,「以前把家當工作室,剖竹常把客廳用的亂七八糟,畫不清公私領域,將工作室移出後,卻一直把生活裡的愛好往工作室放。」於是這放一只陶杯,那放一張長凳,在中間擺上老件木門板改裝的長桌,原本空無一物的廂房,就有了生活滋味。





竹編對他來說既是歡騰也是寂寞的,每根竹子有自己的個性與型態,從剖竹、削竹開始都是馬虎不得的精細手藝,光是處理竹條就是一整天的單人工事;然而也因竹編的千年歷史,時常有自覺不足的幽暗時刻,但總能在以往職人的作品中,發現讓他心動的創作故事,讓他循著微光不致枯竭孤單。

林山所創作的器物大多從生活出發,一開始做杯墊、籃子,透過反覆的操作讓編織法熟悉後,開始嘗試更多材料結合與技法突破,為現代感的檯燈打造燈罩,讓編織為空間帶來光影;也結合竹編於皮革包款;將玻璃杯墊以竹籐環繞包覆增加耐用性等,近期最滿意的則是一只鯛魚燒別針,將竹子煙燻處理剖成細條後,用扭轉技巧一條到底做出造型。





回想起來,林山與竹的緣分從小就悄悄牽起,家裡是南投茶農,採茶斗笠、篩茶竹簍道具是他隨處可見的日常,小時常到製茶廠找外公玩耍,玩累了就在竹簍鋪著帆布午睡。少年的他長大後出城到城市裡念了服裝設計,從小生活在山中,就算在絢爛的時裝圈,依然獨鍾棉、紗、麻等自然材料,每次創作都會想起家鄉那片雲霧繚繞的山巒風景。畢業後回到了南投,當年竹藝正方興未艾,腦子裡突然有了創作想像,將以往設計所學融入了竹編,兜轉一圈才明白了心屬。





落腳臺南已三年,他儼然已活得像在地人,提著竹籃到市場買菜,沒有靈感時就到新美街的舊物行逛逛,連意麵都指定要吃老恭。竹工急不得,心要靜步調要緩,進到廂房前,要先穿越大堂,聞著祀堂獨有的香氣,臺南慢得剛剛好,讓林山的慢工細活得以有處安靜的所在,將理想生活想望編織成美好的常日。●





 Gill Li
 Rafael Wu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