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家創作日記 ⊕ 牛光宇/牛 Niu
家
「 一個空間是否承載記憶或留存人的關係
是被定義為家的重要條件 」

吐司
房子就像吐司,切成一片片當作物品販售,
得來不易的居住權也一層層被他人操控著。
內心渴望居住正義,
卻瞪大了眼睛看著自己的家逐漸破碎。
我是建築本科出身,建築學經常以家作為一切建築行為的開端,空間是記憶載體,家又是其中最複雜的一種,又因為大多數觀者都擁有居住經驗,公寓即是一般人都能共感的設定,為了不流於單純的景色描繪,我加上某些動作,對話、切吐司,太空船降落後的逃亡,以日常的經驗片段,組合出不太尋常、又隱約能預知或感受的畫面。一個空間能否承載記憶或留存關係,是它被定義為家的重要條件,我想探討的,是空間到底如何成為家。

步登公寓 02
萬用的「中介空間」是人人都想爭的灰色地帶,
放置雜物、熱水器或充當臨時廚臺,
房間好像瞬間大了幾坪,
看著鄰居都快推到街上了,你難道不跟上嗎?
公寓對我來說是很諷刺的,試想為什麼有人住在我樓上,為何樓上不能也屬於我家?上下樓層鄰居間常存有噪音、漏水或電表爭議,然而步登公寓最初為讓平民都能負擔,省去電梯成本只好仰賴步行攀登,高度局限在五層以內,在 1960 年代廣泛建造在臺灣各城市間,比起生活品質,更在意安頓與收納。人們打拚半輩子只為買下步登公寓裡的一戶,入住後便將陽臺架上鐵窗,拚命外推成廚房,住在頂樓則往上加蓋,早知不會擁有好的居住生活,住進之後卻對空間無止盡追求。我身為步登公寓長久居民,從旁觀察這場景是很有趣的,就像畫素描時打比例的線,步登公寓是臺灣居住建設的骨幹,但這些城市線條現今並沒有消失或擦去,持續躲在新的輪廓背後,支撐著比新興大樓更多的人口,對於居住正義的議題,我至今仍未得到結論。

未名工項
如同虛擬實境,也許只要戴上常民建築的眼鏡(鐵窗),
就能透過另一種濾鏡觀察這座城市。

步登公寓 03
黃色鐵窗不斷從老公寓擠出,
甚至超過觀者對於公寓本身估計的厚度,
正在「代謝」的也許並不是物理上的空間,
而是居民對於「公寓生活」的想像。
我把插畫和建築看作語言,我們身在建築周圍,但它的話語並不明顯,我想利用插畫提起觀者對周遭的注意力,補足文字無法引導觀者覺察的角度,不僅是物理的角度,也是觀點或立足點的角度,以插畫作為協調,藏著諷刺詼諧的意象,讓不同的立場在我所構築的平臺上相會。●

公寓作為太空船
沒料到自家公寓是艘太空船,
睡得正香甜時莫名被發射到異地,
打理好服裝,狼狽又慌忙地尋找上班的方向。
空間是一種記憶載體,
多少人希望能在心中保留這種穩定感,
即便人身在他鄉。


臉龐
年輕人頭上長出了大樓,
是單層雙拼、陽臺、電梯大廈那種,
看似華麗卻也充滿著資本主義的符號。
年輕人告訴還在老家的父親,
自己已經存好了錢,看上市區那棟集合住宅,
等待良辰吉時便要搬離,離開父親賴以為家的老房子。
文 許馨仁
牛光宇/牛 Niu 建築設計師、插畫家,出生臺北,現居柏林。作品多針對社會議題、描繪建築場景或景色。認為房間是一個人的最佳自我介紹,房裡有張超過兩米的拼接書桌,牆上貼滿便利貼,透明盒子收納戶外用品,床與書桌對望,每當自覺生產效率低靡時,往後一滾便能逃離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