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紀的守護
鑲嵌南洋老房子的花樣年華
一種文化遺產 土生華人瓷磚

文、攝 藍郁
閒來無事喜歡看老房子。新加坡的老建築散布島國,有的被高樓大廈給遮蔽,一不留神容易擦身而過。有的集中市區以外,慢慢欣賞總有一番體會。

這些老房子皆屬南洋建築,混合了中式、馬來式、歐式、甚至是印度的建築元素。看老房子,我常留意門面的瓷磚。鑲嵌於老房子外牆的花磚在 18 世紀生產於英國,漂洋過海到世界各地,來到南洋有了新身分,俗稱土生華人瓷磚(Peranakan Tiles)。

「土生華人瓷磚」一詞帶有深邃的歷史底蘊。早年從中國落腳新馬區域的。華裔和當地馬來女子通婚後所生的後代乏指土生華人;男稱峇峇(Baba),女則稱娘惹(Nonya)。其文化融合華族及馬來族精髓,無論是服飾、器皿、飲食等頗具格調,並且延伸至屋子外觀。當時的土生華人在社會有聲望,他們以瓷磚的多寡來炫耀財富和地位,構築了南洋建築特色。

藍郁 新加坡人,曾任平面設計師,現為自由撰稿人。平時喜歡走走看看,用旁觀者的視角探索城中事。認為能夠睡個優質的午覺乃人生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