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
中銀膠囊大樓
一棟建築 東京摩登時期經典

文、攝 李昀蓁
佇立在東京新橋與銀座之間的中銀膠囊大樓,即將邁入第五十個年頭,因為年久失修一直有拆除的消息傳出,但都未被確認,直到 2021 年,這個訊息似乎已經成為定局。
中銀膠囊大樓是由日本建築代謝派(Metabolism)的代表建築師之一「黑川紀 章」所設計。代謝派的理念強調將建築物的使用單元獨立,成為一些可拆組的模塊,工廠生產後現場進行組裝,更進一步討論到單元的可增生性與可替換性。中銀膠囊大樓是落實代謝派思潮的重要案例之一,每一戶都是一個膠囊單元,每個膠囊裡有著居住的基本配備:像是衛浴、睡眠空間與最小限的娛樂裝置,除了落實代謝派建築與極簡空間的理念以外,更在當時成為新橋銀座裡,忙碌上班族們的休憩空間。在那個通勤都是一種浪費的泡沫經濟時代,中銀膠囊大樓提供了一個在都心中,可工作又可以休息的一個祕密基地。
因緣際會有了一次可以在這過上一夜的機會。


踏入大樓的瞬間,彷彿搭上時光機一樣回溯到那個黃金時期,大樓內幾何圖樣的分割、材料的使用,都是摩登時期最流行的樣貌。上了樓,進到膠囊房間,映入眼前的是在照片上看過幾百回的大圓窗以及鑲在牆邊那令人嚮往的多用途櫃子。入口旁衛浴空間的導角四邊形門開著小圓窗,整個空間氛圍像是一座時空艙體,令人內心興奮無比。
雖然房裡歲月的痕跡以及潮濕的氣味不斷提醒你現在是 21 世紀,但被這摩登設計與膠囊特有的狹小感包圍著,還是讓人不禁幻想著自己是身處於七○年代的繁華東京,都心小膠囊裡的摩登都會女性。
2015年開始,普通上班族前田達之先生發起了中銀膠囊大樓保存・再生計畫,希望透過各種方式讓世界看見這棟經典建築,更希望可藉此將它保存。六年後,依舊不敵各種現實面,還是逃不過在2022年被拆除的命運。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被拆除的膠囊,將提供給各美術館、博物館,改修成「可以住宿的膠囊」,轉變成另一個角色繼續傳承代謝派思潮。

李昀蓁 在東京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臺灣建築師,熱愛旅行,會在地圖上為想看 的建築物標上星號。喜歡蒐集美的事物,也會用影像或文字把美的事物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