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日常
學會捨得才能繼續前進
專心烤一盒餅乾的烘焙工作室
┃ 菓實日 ┃
用甜點記憶我們珍愛的生活

饅頭 本名曹羽君,臺北人,臺大心理系畢業,在臺日二地輾轉當過甜點學徒,被老公 Evan 鼓勵(推坑),2014 年創立甜點品牌菓實日,以結合臺灣意象創作出多款甜點獲得高關注。喜愛有步驟的生活,近期習慣早起到咖啡廳看書,覺得每天比別人多出好多時間跟自我對話,非常滿意。
菓實日靜靜地委在萬華區的住宅區內,收掉了前區的內用座位,規畫成有著明確生產線的工作室:烤箱、工作檯、包裝區各處皆貼藏著甜點主廚饅頭的便利貼,筆記上密密麻麻地記載了工作的 SOP,近乎強迫症似的,是無數次嘗試與錯誤修正之後的心血,細節裡都是饅頭對待工作的態度,思路清晰邏輯可見,如同工作室 2021 年末新販售的「動物森林鐵盒餅乾」,理念跟心意都在餅乾盒的設計上好好地傳達與體現出來。


「這次的餅乾盒改版花了整整一年的心力準備。我們逐漸把重心慢慢收回,很專心地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確,剛進工作室時起先會納悶在社群上熱門吸睛的「紅龜粿」「滷肉飯」「人之島」,這些過去大家認識菓實日這個品牌的明星品項好像都消失了,轉為全網路販售型態之後,網站上也只專賣餅乾禮盒一項產品。面對過去的鎂光燈,饅頭坦白地說,儘管對外這個品牌或是甜點看起來很豐富花俏,自己卻會有點虛虛的,感到不踏實。


「當初因為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但卻沒有相應的能力去照顧好夥伴,或是每一個交到客人手上的作品,在想要完成很多事情的同時,反而我失去了作為一個品牌或是一名甜點師更基本的部分。」過去這一年饅頭開始學會捨得與放下,報導少了、工作室的聲量小了,但卻讓她留有更多的餘裕和心力,一起和先生 Evan 把一件作品好好完成。

但做商品和做創作還是有根本上的不同,商業的考量、經濟的壓力,哪個時間點該放手讓作品出去見客是個大難題。「我內心覺得有 85 分時就會讓它告一段落,我不會認為剩下的 15 分是缺憾,它雖然是我的創作,但是它並不完全屬於我,應該也要用客人的角度來衡量。」饅頭形容自己不是那麼容易放棄的人,但也不會那麼追求完美,因為對她來說,完美並不存在。


創業路上,饅頭跟念設計出身的 Evan,像是互補般地完成許多天馬行空的挑戰。不受框架約束,沒有甜點經驗負累的 Evan 反而能提供饅頭更多製作的想像,畢竟誰說鹹派一定得是圓的呢?饅頭也說她大學第一次吃到提拉米蘇是裝在紅酒杯時大為驚艷,才了解到原來甜點可以這樣呈現,元素之間可以這樣結合。
與其復刻西式經典,饅頭把更多重心放在如何拉近甜點與人的距離。「紅龜粿」「滷肉飯」是擬仿臺灣常民生活記憶;「動物森林鐵盒餅乾」裡的動物餅乾串接起我們與島嶼自然的關係,不同的作品體現出的是饅頭與Evan 如何去記憶他們所珍愛的生活時光,「我和先生沒有想要生小孩,但我覺得在這個世界可以留下的東西不一定是人,也能夠是我曾經做過或創造過的事情。」

讓心力能更集中把每一個作品做好。

截至採訪當天,已經賣出三千多盒。
採訪當天看著饅頭在工作室刻著國王派的花紋,每一筆畫都是十年甜點經驗的積累養成,因為足夠熱愛才能如此專注,逐漸收斂自身的菓實日,在新的日子裡走得更加踏實與堅定,「放棄很簡單,但如果不放棄我們就還在路上。」這是饅頭要送給大家的話,或許,也是給她自己的。●
文 HaoHao Lin
圖片提供 菓實日
攝 簡子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