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南設計獎系列活動|
簡法設計超譯城市,想像下一個百年

自西元1624年荷人入臺、建立熱蘭遮城起,開啟臺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對城市發展的想像,2024年即將建城四百週年,走向下個百年的臺南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這座城市累積不同時代的革新,成為深厚的文化地質,吸引許多旅人來開採它迷人的生活。臺南的魅力,不只在於城本身,更是駐地的人,把城市活出了味道。然而,多數人談臺南的城,卻鮮少談臺南的人,亦如多數人談臺南如何老,卻鮮少人談臺南如何新。臺南設計獎想打破既往的規則,不討論單一物件的設計,不拘泥在固定場域。
為了傳達臺南設計獎精神,今年提出徵件主題「簡法臺南:老巷新弄」,從街區開始改變城市。2021臺南設計獎系列活動,文化局策畫「城市設計論壇」、「巷新力–35老屋品牌互動體驗」、「設計奬城市展覽」三大主題。「城市設計論壇」以「城市設計」、「跨界整合」、「產業展望」三個面向探討設計如何讓底蘊深厚的臺南再添新風貌;「巷新力─35老屋品牌互動體驗」透過與35家老屋店家互動,感受各地職人賦予老屋不同的靈魂;「設計奬城市展覽」分別在蝸牛巷、信義街、新美街推出,並以兩大主軸呈現:「簡法設計」將設計獎首獎作品蝸牛巷作為示範場域,重新修復蝸牛裝置藝術,讓街區裝置更永續;「老巷新弄」策劃巷弄聲音地景走讀,透過五感體驗,感受巷弄新舊的差異化,聆聽臺南生活的脈動。

今年臺南設計獎首獎作品《蝸蝸落地認養行動》以蝸牛巷為場域,從街區共好的角度思考,整理街區環境,修復蝸牛巷裝置,設計推出數位遊戲形式的認養平台,希望透過遊戲介面般的平台設置,介紹蝸牛巷的文化背景、街區環境及友善店家,並推廣文學與藝術創作,也讓各種街區相關的公共議題發聲、獲得關注與被認養的機會。團隊「地方園叮」成員均來自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提案的核心精神是「鼓勵主動認養行為,靜靜守護社區,在蝸牛巷找回化繁為簡的初心」。



除了首獎作品,今年還有三個各具特色的佳作作品:《虛實之間》計畫在新美街打造「巷弄聲音博物館」、「聲音地圖互動遊戲」與「VR臺南–新美街」,虛實整合呈現街區歷史、實體環境、日常聲響,並且將VR技術與新美街圖像彩繪結合,讓民眾體驗色彩繽紛的虛擬實境街區,更增趣味性;《慢游麻豆的文青小徑》則著眼於麻豆總爺庄的日常生活,提出「老巷新弄」的巷弄整理美化提案、「社區反射鏡創意改造」、「創意工作坊」與活動設計等,並延伸2020臺南設計獎得獎作品「圍間轉換」的設計理念,將水泥板應用在公共空間內,成為一面面社區故事牆;《南島聲存─巷弄Live Podcast》則提出「Podcast的節目現場就是每條巷弄」的想法,每月規劃一條巷弄製作podcast節目,兼具紀錄與傳播口述歷史的功能,並辦理聲音小旅行,用聲音地景的概念體驗每個街區。
去年12月,COVID-19疫情壟罩全球之時,臺南設計週以「明日如常」的深刻期許溫柔回應;在整整一年之後,當疫情逐漸遠離,臺南設計獎邀請大家,將「設計」作為「超譯」城市的工具,一同參與、感受古城對下個百年的想像。●
▍點選以下連結,關注更多臺南設計獎的活動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文創PLUS臺南創意中心
「臺南設計獎」FB
廣編特企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圖文提供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文字整理 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