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回饋 馬祖少年的家鄉灌溉
撰文=皮耶恰
為避免「思考迴路封閉」,從學院的俄國文學研究走入社會。看過一些美景,說了一些再見,現在只渴望真心且不需刻意就能平靜地過生活。
圖片提供=劉浩晨

馬祖南竿,島上仍有軍營、阿兵哥,及斑駁的舊世代軍事標語,但是更多的還是從容的海島氣氛。在這少了肅殺味,多點自然人文味的海島上,其實還飄散著一股踏實耕耘的土壤味:24歲的劉浩晨立志在馬祖構築現實 「烏托邦」。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被紛亂如麻的生活情緒綑綁一段時間後,我把自己丟到馬祖,試圖透過民宿打工換宿的清潔勞動與無人認識的寂寞環境,逼迫自己非得想到什麼答案才能重回臺灣,而就在那民宿認識了浩晨,他是第二代經營者。
起初在接洽打工換宿的信件中就能感受出這位經營者的獨特之處。他在信裡羅列九大徵人條件,如果認同,就能加入工作團隊,其中幾點很有意思:「生活嚮往平凡卻不甘平 庸」、「白痴到有想改變世界的念頭」。這些看來像是有為創業者的決心與座右銘,對我這個短期打工換宿者不大適用,但若真能做點改變,何樂而不為?
抵達馬祖的傍晚,他帶著我從仁愛村沿著海濱走到津沙聚落,交流彼此的生活。人際相處就像是照鏡子,照映彼此,見到自我。我的言談帶有些焦慮,面對未知生活感到不安;反之,浩晨總是從容地侃侃而談。他說他到桃園找師傅學木工,後來把這些技藝投入民宿經營,幫員工製作直立衣架,餐廳吧檯的置物櫃也是他的作品。不浮誇但注重細節的特色處處實現。

「生活可以過得很簡單。」浩晨說,在馬祖,面對大量的人口外流,除了當公務員,經營其他行業並非容易的事。接手家裡的民宿原本不是生涯規劃,然而在父親決定結束之際,他才想通:自己熱愛自己的家鄉,更重要的是,不管經營什麼行業,只要懷著堅定的人生信念來做事,一樣能實現夢想。
順著這份理念,他接下民宿,這不只是經營理念,他更希望帶動民宿同仁與客人以謙卑的態度面對世界。店內餐點都是有機食材或是自耕無農藥蔬果烹調;更強調人與動物皆為平等,所以民宿內只提供素食餐點,且不使用「殺」蟲劑除蟲,取而代之的是天然的「驅」蟲劑,期待工作夥伴做到「零垃圾生活」。

民宿是個起點,他將更長遠的眼光定錨在全馬祖的改變。他不定期於馬祖資訊網發表地方評論、承擔製作新版馬祖旅遊網站,亦以馬祖民宿發展協會理事身分,坐船至各島推廣馬祖旅遊網。
離開馬祖前,我問浩晨是否還有其他目標。他說他想開一間「無包裝超市」,店內不用塑膠產品,而是以玻璃罐儲藏食材,且透過馬祖的物流網絡,將食材送至馬祖各地。美好桃花源不是想像,而是點滴耕耘的成果。慢慢地,我們就能在馬祖島上聞到美好的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