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74 Life is Poetry
在思念的時候
用詩句緩緩寫下日子
┃楚影┃

面對傷痕有不同的方式,而我選擇寫詩。曾聽過一個說法,有多愛一個人,就要花多少時間來遺忘。我的詩幾乎都和失戀有關,季節、天氣、溫度、話語⋯⋯,任何生活細節,都可以轉為思念的呢喃,用我最熟練的方式,化作詩句,為自己療傷。
出版過四本詩集,一首首書寫那些隨著時間逐漸模糊的日子。文字替我回頭記下曾經的傷痛、快樂⋯⋯也因為是追憶傷情,他人在閱讀時很容易將自身情感投入,進而被文字感染與療癒。或許正因為如此,在臉書分享創作之後,獲得許多的共鳴,也慢慢為自己累積一些人氣。

開始寫詩的年紀很小,國中時,有次寫國文考卷,看到了鄭愁予的〈錯誤〉,那時候雖然懵懵懂懂,卻覺得文字很美,想著若自己嘗試寫寫看,能不能寫出類似的那種美,讓讀我詩的人也能變成當時被感動的自己。於是就這麼開始一路寫了下去。
我經常在詩中援引古代詩詞,那是因為歷史和古詩原本就是我閱讀的養分。從我的筆名也大概可以猜得出,我最愛的詩人是楚國的屈原。同情他的遭遇,卻不明白像他這樣充滿抱負及才華的人,始終不得志因而走上絕路。漸漸長大才懂得,時代有時代的無奈,但作品卻可以留給世人感懷。就像《蘭亭集序》中,王羲之所說的,儘管時代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希望後人也能對這些詩文有同樣的感慨。

我很幸運生處在這個時代,沒有拿過大的文學獎,卻因為有臉書和 IG 可以發表作品而獲得出書機會。現在創作被人知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相對的,如果不是天賦高讓人印象深刻,或是能持之以恆地產出作品,有可能很快就被人忘記。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慢慢努力、堅持寫作,不要太在乎他人的想法,而失去當初創作的初衷。
這一年,我成了專職的文字創作者,自己的時間變多,卻需要更有秩序的日常作息。早上 四、五點起床開始創作,六、七點等待我家附近的流浪貓出現,打開後門餵牠吃飯,和牠玩一陣子之後再吃早餐。若跟別人有約就出門赴約,不然就在家看書或寫作,寫到沒靈感就跑到圖書館或在家附近走走。睡前再繼續提筆,直到凌晨兩點就寢為止。
我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寫東西,一星期要寫出一 首詩。期許像村上春樹一樣,日日保持寫作的規律,因為我知道如果荒廢一段時日,靈感不見,文筆會鈍掉;同時更希望藉由每天接觸文字,保持自己對詩的熱情。尤其最近想把斷斷續續、寫了好幾年的小說完成,就更需要這樣的生活節奏。因為寫小說像跑馬拉松,不可能 一次跑完,所以每天我都盡量至少寫一千字才會停筆休息。

不同於寫小說,寫詩像在散步,可以讓思緒隨遇而安,靈感也總來的不經意。因此每當有想法時,我會快速拿出手機輸入字句,回到家後再整理,有點像詩鬼李賀,邊騎驢邊寫詩,寫了就把紙收到錦囊,之後再找時間創作成篇。
大家總說詩人容易多愁善感,想想自己也的確如此。容易被文字、影像感動,甚至有時候只是讀份報紙,看到某則善行義舉,也會想掉淚。但我覺得敏感並非不好,反而可以讓我更同理別人的遭遇,讓自己面對世界的時候不會太過殘忍。
過去感到孤單時,我會變得很沒安全感,會 一直想找別人陪伴,開始寫詩之後,因為有了情感的出口,讓我懂得如何去面對一個人的時候。我覺得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他背後的意義存在,嚴肅一點說就是使命吧,既然寫作是現在我可以努力的事,那就盡心盡力地完成。就像屈原以他的文字,被後世的人記得,我希望很久以後,我也是如此在別人心中活著。●

文 游姿穎
攝 韓承燁
┈┈┈┈┈┈┈┈┈┈┈┈┈┈┈┈┈┈┈┈┈┈┈
Cover story 074 Life is Poetry
Part 1 當詩人走出書房
Part 2 我們都愛讀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