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澀谷極小住宅
建築師的塔之家


一幢自宅 塔之家


%E6%AD%A3%E9%9D%A2 2




在繁忙的東京澀谷區有一座三角形塔狀建築靜靜佇立,沒有塗裝或磁磚裝飾,只有灰色的外觀,和一旁的公寓住宅特色迥異。這是日本知名建築師東孝光所設計的自家住宅「塔之家」。

二戰過後,都市住居空間匱乏,因而促成狹小住宅的發展,塔之家可以說是將其概念落實的最極致作品。它在 1995 年與東孝光(註1)其他住宅,共同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並被選定為日本近代文化活動的建築代表作品之一,是日本建築史上無人不知的一座房子。

在學生時期接觸日本建築史後,塔之家是我一直很想探訪的建築,這些年在日本的建築事務所工作,有幾次進出塔之家的機會,聽了好多空間的故事。

建築師東孝光和太太來自大阪,因工作需要經常往返東京大阪。當時東京因為奧運,城市不斷的建設與發展,無論房屋或市容都有很大的改變。幾年後,他們決定到擁有新樣貌的東京定居。東孝光曾說:「在都市的喧囂與混亂裡成長的我,接下來的人生也希望可以在這裡感受都市的變化。思考、評論,然後守護著它。」他買下一塊可通往奧運競技場,俗稱「奧林匹克路」上的小角地,築起自己的房子。

塔之家有六層,土地面積卻只有六坪左右的大小,一層一室,都沒有門,由樓梯串連地下一層和樓上五層的所有空間。地下室是他最早的辦公室,一樓則是車庫及玄關入口。延著階梯往上,映入眼簾的是二樓的餐廚、客廳,挑高天花板上裝飾著和風的燈飾,卻沒有一絲擁擠感。



註1:日本現代建築家(1932~2015)。







%E7%8E%84%E9%97%9C%E5%A4%A9%E4%BA%95



三樓是廁所與浴室,有個木製的浴缸,寒冷的冬天依舊能泡上熱水澡,四樓的主臥房裡擺著雙人床,從落地窗望出去,一旁的大樹隨風搖曳,是這裡的獨有風景。頂樓作為兒童房,也是房子裡唯一有陽臺的房間,坐在窗邊閱讀,抬頭即可看到天空。

塔之家是由混凝土構築而成的壁式結構(註2)建築,沒有其他的梁與柱。為了減輕一樓重量,樓層越高牆壁就越薄。由於當時的混凝土技術、施工管理未成熟,四樓主臥房的天花板裡,還藏著當時工地職人所留下來的煙蒂殘渣,對工地管理嚴謹的日本人來說,相當不可思議,但他們卻將它當成印記,留在塔之家。

數年後,他的女兒東利惠成了塔之家的新主人,她守護著爸爸的設計。「住進房子時,我才六歲,還是個孩子,對居住沒有概念,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空間。」對她而言,一層一室和一般人的家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空間都向上疊起來而已。雖然沒有隔間,但依舊有視線的盲區,家人之間能保有緊密的關係,卻也保有隱私。她說:「每每父母上樓,他們逐漸清晰的腳步聲就像是敲門聲一樣。」我不斷想像著他們的生活,如果換成是自己,將會有怎麼樣的日常情節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塔之家的周邊也蓋起了許多高樓,雖然已不是一支獨秀的佇立市區,但充滿冒險性的設計、獨特的住宅空間、大膽的結構,從那個時代直到現今,都是令人探索不盡的迷人建築。●



註2:以「牆」為主要結構,撐起整棟建築物的建築工法。





 李昀蓁
 村井修、李昀蓁



李昀蓁 在東京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臺灣建築師,熱愛旅行,會在地圖上為想看的建築物標上星號。喜歡蒐集美的事物,也會用影像或文字把美的事物記錄下來。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