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咖啡館 以前日本人稱呼「Café」是「喫茶店」
撰文・攝影=宋欣穎
曾任報社影劇記者、偶像劇編劇、京都KTV 店員。在京都住了兩年後又移居芝加哥數年。回台後從事影像剪輯和編導工作,也從事純文字創作。

京都會讓人對時間產生錯覺:以為時間其實一直停留在過去,譬如說,在四条阪急百貨前等紅綠燈要過馬路,一轉頭會突然發現站在你身旁的是面塗白粉,戴著包頭假髮,穿著古裝的優雅藝伎;騎著腳踏車穿梭在住宅街,隨便一個轉角,幾百年歷史的廟宇古剎就突然出現聳立眼前。
在京都,每一個時點都有個片斷停在這小小的城市裡,讓人忘記要前進。1930 年代,被稱為「喫茶店」的咖啡店在日本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京都的咖啡店就是這時候出現的。儘管現在日本人已經改叫咖啡店「Café」而不是「喫茶店」,但許許多多的京都咖啡店,還是停留在六、七十年前的「喫茶店」時代,一個我未曾參與過的時空。
那些創立於二戰前後的京都老喫茶店,仍不改面貌地佇立在京都,譬如四条木屋町的「法蘭索瓦」(フランソア)和索瓦雷(ソワレ),兩者都以古老歷史和巴洛克風格的裝潢成為京都景點,充斥上門拍照的觀光客。這類老喫茶店固然有其迷人之處,但我老覺得有一種不自然:隱隱有種刻意將時間發條拔除,好用來促銷生意的賣弄風情。
我更想尋求的,是一種「本格」的真切歷史感;咖啡店得像老朋友,可以敞開心胸以真面目示人的才舒適。某個夜晚,我和一位友人來到四条木屋町,為的是找尋另一家從沒人聽過的老咖啡店。
我們鑽進一條不起眼的小巷,看見一扇好低調的古典木門,在五顏六色霓虹燈照耀下,很不起眼地杵在巷子裡。門扇的玻璃上寫著「喫茶・クンパルシータ(Cumparsita)」。我們推開門闖進去的剎那,有個背已經駝成90 度的老婆婆站在櫃檯,似乎因為有人上門而受到了驚嚇,和我們互看幾秒鐘後,張開嘴唇用蒼老而顫抖的聲音說「歡迎光臨」。這一刻,我真切切地感受到:在京都,時光真的忘記前進了。
店裡沒有半個客人,昏黃的燈光裡流溢著熱情澎湃的探戈音樂,坐墊全部都舖上和探戈一樣熱情的紅色天鵝絨。巴洛克式的裝潢和擺設極為老舊,連空氣都古老。看在眼裡卻無一不美,品味極好。駝背成90 度的的老婆婆拿著托盤和Menu,吃力地移動到我們面前,接著突然把背打直,將水杯輕巧地放到我們面前。接著她用我難以辨解的蒼老發音解說一番,兩個聽力不佳的外國人只好打開Menu,閱讀後大吃一驚:咖啡一杯居然只要300 円!這價錢究竟幾年沒調整過了呢?點完咖啡後,婆婆隨即消失在櫃檯後面。
一個小時後,第一杯咖啡終於上桌,婆婆隨即消失。再過半小時,我們四處張望找尋,結果發現廁所門大開,婆婆站在裡面清掃廁所。又過了半小時,她來倒水,然後坐下來。在昏黃的燈光下,我終於得以近距離看清楚了婆婆的樣貌。她好老好老,臉上皺紋滿佈,卻仔細地塗了粉底,並且描繪了豔紅的唇膏,兩腮刷了一抹桃紅,合身的毛衣有著美麗的波浪領口,非常可愛。
她滔滔不絕地講起她的故事:戰敗後她和母親兩人創建了這家店,她熱愛探戈,開這家店是為了讓大家聽聽探戈的美麗……說話繞來繞去,前文不著後語,但她的眼神卻宛如熱情少女閃閃發亮,萎縮的身體時而隨著流動在空氣中的探戈節奏擺動。我問婆婆,店名到底是什麼意思?婆婆微笑著說:「哎呀,就是 La Cumparsita 呀,可是探戈的代名詞啊」!婆婆駝著背走到黑膠唱盤前,兩個探戈白痴找出印有她店名的那張唱片,放上唱盤。音樂流瀉出來的時候,我才恍然:「啊,就是亙古彌新的『假面遊行』」(註),婆婆換了唱片之後,輕輕搖擺她的身體,隨即又消失了。
後來,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門光顧,店裡的光景連日本朋友都嘖嘖稱奇。只要進到「Cumparsita」,看見婆婆仍舊和這家店一起努力活著,我的世界彷彿就可以跟她們一起停留在美好的過往時刻,我不會老不用面對現實,不會被時間的河流擊潰。離開京都後,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想起婆婆:那停留在在戰後時髦時光的婆婆以及「Cumparsita」,安然否?▍
/
註∣「LaCumparsita」被稱為是「探戈界的國歌」,大量地被各種影像創作引用,旋律說是人人耳熟能詳也不誇張。「LaCumparsita」的原意是「The little parade」(小遊行),是一名烏拉圭音樂家於1916 為烏拉圭狂歡節的遊行所寫下的旋律。因為南美狂歡節遊行都盛裝打扮或戴面具,被華文世界翻譯為「偽裝遊行」,日文則說成是「假面遊行」。佐藤婆婆將La 去掉之後,留下Cumparsita 的片假名作為店名。
◆ 店家資訊
Cumparsita 的地址為:京都市中京区西木屋町通四条上ル。但一兩年前,據說佐藤婆婆進了安養院,所以京都碩果僅存的「探戈喫茶」就這樣歇業了。美麗的玻璃木門仍在,但已被漆上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