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公寓打開收音機
從生活取樣創作
一種創作養分 自日常生活汲取靈感

旅日藝術家的獨特視角
善於從日常生活中找尋創作靈感的李漢強, 2014 年以簡單線條、豐富色彩的手繪作品,呈現日本女子團體 AKB48 人數不斷複製增生的有趣現象,獲得日本「1_WALL」 平面藝術大獎後受到矚目。之後的展覽〈SUPER〉及〈傳單XL〉將同樣大量複製、 塞滿產品細節資訊的傳單,放大成巨幅的手繪作品。
此次展覽在臺灣嘻哈音樂廠牌「顏社」所開設的咖啡館舉辦,將立體的勞斯萊斯車與勞力士錶,對照真實型號,一筆一畫將所有細節、零件化為紙上作品,展現李漢強式的虛擬寫實。
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日本綜藝,像競賽節目《電視冠軍》,或選秀節目《五花八門淺草橋》,當時因為沒有網路,還特地到西門町的「九五樂府」唱片行,尋找最新的日本流行音樂。一直以來對日本相當好奇的我,在大學畢業後,決定到東京造形大學讀書與生活。我將宿舍做為工作室,一面學習平面設計、創作,一面精進日文,其實不論學習語言或設計,瞭解當地的文化都是很重要的一環。
住在日本將近十年,我覺得「御宅族(Otaku)」是非常能代表日本文化的族群, 他們因著對某樣東西的熱情,傾盡所有去達成,例如拉麵御宅族可以跑到很遠的地方,只為了吃碗拉麵,就算上了年紀,遇到喜歡的事物也還是一樣很有活力, 是充滿在地原始生命力的族群。最常在秋葉原看見某偶像團體的御宅族,大排長龍地追星,去買唱片、別針等偶像周邊,看著偶像的成長,如同自己也跟著成長,我覺得這樣的文化非常特別。

有一年在日本跨年,透過東京公寓裡小小的電視螢幕看《NHK 紅白歌合戰》,輪到 AKB48 時,一大票人站上臺,當攝影機往後拉開變廣景後,每個人都只剩一點點,根本看不清楚,但她們皆擁有各自的粉絲,每當有活動時,都會非常熱情地支持,因為在臺灣沒有看過這種形式的團體,覺得既有趣又匪夷所思。
於是我將這些獨特的日本文化,做為我創作的取樣來源。在 2014 年以日本偶像團體的大量複製為主題,將虛擬偶像團體在畫面中的排列組合,以麥克筆手繪方式呈現,當畫面裡的人數越來越多,每個角色都成了細細長長的一條線,跟在電視節目裡的一樣,幾乎看不出人型。我也為她們製作了等身大抱枕、徽章等周邊產品,如同現代偶像團體的產業文化。
但其實相較於電視節目,日本年輕人更喜歡收聽廣播。像前陣子在新宿展覽〈勞力士 2D〉的靈感來源,就是來自於此。我最喜歡音樂人兼作家的菊地成孔主持的節目《粋な夜電波》,在節目中他常常會閒聊,說自己最近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節目裡有個單元,挖掘最近發現哪位公眾人物很像什麼人物、動物或是東西。單元取名為《勞力士》,是因為勞力士是名牌錶中最容易被仿冒的,這樣的關聯讓我覺得很有趣。其實我的創作大多來自生活,跟菊地成孔的《勞力士》有點類似,是大家都知道的日常物件,但是我透過麥克筆或彩色鉛筆,將眼睛看見的,不論是鐘面、錶帶或是零件都重新複製一次,就成了屬於我的作品。
我想在當代藝術裡,幾乎沒有所謂的原創,在接收大量的資訊時,多少都會被影響。你也許可以說這是種模仿,但藉由這些手繪的轉化,賦予新的想法與元素,這些隱藏著文化符碼的日常,也都能夠成為一種藝術創作。●
〈勞斯萊斯勞力士 〉李漢強個展
時間: 8月5日至 8月27日
地點:臺北Beans & Beats
口述 李漢強
文 吳亭諺
圖片提供 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