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材 食材環島第一站
撰文.攝影=沈岱樺
負責《鄉間小路》的內容編輯,最重要的工作內容是跑產地、更新食材地圖,未來想開一家賣菜的雜貨店。
許多人愛吃洋蔥,不過你知道為什麼台灣市場進口洋蔥遠多過本地貨?因為本土洋蔥產於春季,頂多供應島內消費至八月,九月起均由國外進口,且以美國為主要進口國。2012 年春天,我前往屏東車城實地採訪,看看洋蔥這個溫帶作物,如何在南國之境的屏東,落根生長超過一甲子。
採訪當天台北超級濕冷,屏東卻豔陽高照。當地推廣股長先帶我到資深蔥農林昇風家中,了解洋蔥落地恆春半島的歷史。其實,台灣早年不產洋蔥,都從日本進口,日治時期雖曾研究試種,但皆告失敗。民國39年又開始試驗,至民國43 年才生產成功,此後產量大增,由大量進口轉變為大量出口,並以日本為外銷大宗。昇風大哥說:「早年外銷用木箱裝,釘一個木箱能賺五角,是非常好賺的外快。」後來木箱改成紅色網袋,也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洋蔥包裝。
大約每年9-10 月間,恆春半島落山風初起,蔥農便開始播種育苗。此區特有強勁的落山風不僅抑制了洋蔥球莖向上生長的力量,使得洋蔥個頭結實渾圓、味道濃郁;落山風帶來的乾空氣,更減少了清晨露水所引起的病害,讓洋蔥鱗片更為乾燥,增其爽脆的甜辛口感。農民解釋,落山風雖然會把作物外皮吹得很乾,賣相不好,但是老饕都知道指名春季採收、一年一作、味美鮮甜的車城洋蔥,這可是進口洋蔥不能比的啊。
下次料理時,不妨選用車城洋蔥為料理加持,讓身旁的人邊吃邊流下感動的淚水,這時他如果夠識相懂得補上《食神》電影裡的經典台詞:「實在是太黯然、太銷魂了!」唉呀,這真是幸福的一餐。▍
/
註∣ 本土洋蔥主要集中在屏東、彰化,其中又以屏東縣車城、枋山、恆春地區為著名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