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旁的編輯事│菜鳥記者觀察日記
回想起來帥氣控全場的經驗沒有,嚇得花容失色、狼狽趕稿倒是天天發生。
回想起來帥氣控全場的經驗沒有,嚇得花容失色、狼狽趕稿倒是天天發生。
閉上眼,宛如漂浮在潛意識和真實世界之間,在不存在的無人之境晃蕩,享受不被打擾的時光。
已經好久沒有吃麵疙瘩配蛋炒飯了,那是小時候最常吃的早餐。可是,已經失智的母親,兩、三年沒進過廚房了,連吃早餐都得有人在旁照顧,怎麼可能做麵疙瘩和蛋炒飯呢?於是,我在惆悵的情緒中醒來,認清了這只是一場夢。
「若是張望『明年此時』,則不免膽寒⋯⋯ 想的若是『十年後』,就像電影裡過場的一個黑鏡頭,兩秒鐘,一整世界的聲光氣味都兩樣了。」—— 這是我曾寫過的「給未來的自己」,竟是12年前的事了。
回顧十年,不為了感嘆消逝的青春、後悔蹉跎的光陰,只是想要好好地一次,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這些年來,音樂祭生態圈改變很大,早期邀請樂團要強調「獨立」,現在獨立和主流音樂早就分不開;樂迷們觀念變得更好,過去大多數人只在乎自己方便,禮貌宣導禁止撐傘、吸菸,還會換來一陣破口大罵,但是透過不斷溝通、樂迷間也相互拉一把,素質提升的速度超乎想像。五年前舞臺能有一小塊 LED 螢幕算是非常華麗,如今隨著硬體進步,想打得多閃閃發亮都不成問題。現在翻開第一屆的照片, 想必看來簡陋又笨拙,十年的歲月讓環境和人都跟上腳步,順其自然逐漸成形。
尋著港片場景來一趟與自己的深度旅行 一次旅行 香港電影場景遊記 「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別人擦肩而過,你也許對他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者知己,我是一個警察,我的名字叫何志武,編號223。
「小日子辦公室裡平常是什麼樣子呀?」每次採訪不同領域的職人、創作者時,我都特別希望能約在對方的工作室裡⋯⋯
我睜開眼睛,翻了個身,看見床頭櫃上的那串玉蘭花,已經枯萎,呈現褐色。前幾天忙忙碌碌回到家,筋疲力竭爬上床,竟然沒有發現,父親把他最愛的玉蘭花,放在我的枕側。沒有發現是因為,我的嗅覺喪失,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了。
說起來,專寫氣味的歌並不多見,也不好寫。氣味放在歌詞裡,多半還是幫襯。套語用得濫了,味道也不新鮮了。氣味入歌要寫得好,和講好故事的道理一樣,細節必須具體。林生祥的〈臨暗〉(2004,鍾永豐詞),就有具體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