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Liu|健身其實是心靈的鍛鍊 以此聆聽身體的需求
常覺得受限於社會給予的刻板印象,很多時候女生會習慣性限制自己的可能性,而健身帶給我的是一種抒發,讓身體帶動心靈的動能,嘗試抵抗壓力的當下,似乎架在身上無形的框架也漸漸被打破了。
常覺得受限於社會給予的刻板印象,很多時候女生會習慣性限制自己的可能性,而健身帶給我的是一種抒發,讓身體帶動心靈的動能,嘗試抵抗壓力的當下,似乎架在身上無形的框架也漸漸被打破了。
很難說臺北是老派的。它既不是倫敦、北京那樣幾百年的城,也沒有發展成東京、紐約般的巨型都市。整個臺北,倒像個小城故事。山海都近。市區至國家公園不用一個鐘頭。治安良好。衛生可以。言論自由。藝術電影市場蓬勃。因地方小,和民情上的寬鬆彈性,使得臺北未必是工作上登峰造極之地,但是個容易過尋常日子的地方。
臺北是一個很混融的地方。這裡好像沒有一個真正非常知名的臺北小吃,但好像就是會讓你列舉出很多種很多樣的食物,很難以用一個標準或一個標籤就能去描繪完整。
也許這就是臺北的溫柔吧,兩個女生出門牽手走在路上,偶爾親暱的互動都無須遮掩或忍耐,於是一對相愛的人得以好好地在這座城市相愛,如同異性戀情侶一樣約會、爭吵、合好,再繼續一步步往下走。
臺北某種程度讓異鄉人得以擁有更多自由,彼此間的距離成了一種保護傘,有了空間才有機會把完整的自己長出來。
並不是說美國或臺灣誰好誰不好這種比較性的問題,而是源自我身體裡那種最根本的情感,很難以形容,但就是知道自己就是會回來,像是你我心中一股很遙遠但卻很明確的聲音在一直低語著:嗯,該回家了。
有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存在像是一種政治正確的選項,也更像是一種對大眾的挑戰,挑戰大家可以接受到什麼程度,我自己理解這一點,也坦然接受。
我們很常一直去強調臺北女生在都會生活裡那種表象的偽裝,為了在這裡存活而為自己營造的形象,但卻忘記這些女生,無論從哪裡來,她們的核心都還是那個溫暖體貼的鄰家女孩
臺北一直讓我感到驚奇,但大家想到變化快、科技感就會認定一個城市很冷漠或者充滿稜稜角角,可是我心中的臺北始終有著它混亂之處,而那混亂是特別吸引我的地方。
臺北女生是勇敢的,勇於追求自由與承擔,外界常會賦予女性特定角色,我以前是部長,現在是母親,但人不會只有一個身分,在家庭和工作之外,我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