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麼不想家 也還是忘不了這個味道

記憶裡的家鄉味,是臺灣遊子最難以抵抗的鄉愁。平時吃到厭煩生膩的小吃攤、替家人跑腿總會繞過去的熱炒,或從小吃到大的熱呼呼紅豆湯,這些點滴不自覺與腦海裡情感畫面匯聚成型,伴隨我們走向遠方,不曾離去。來看看受訪者們心中,那說不出哪裡好,卻始終無法替代的味道!

簡子鑫│過濾掉紛擾孤寂 安心與自在之地就是家

希望有天自己也能成為給予的人。當眼前只有一條路,要做的事就是吃飯睡覺和走路,思考很多也能什麼都不想,對未來也有了更多想像和期待,只有一個人卻不會感到孤獨。原本預計一年的旅程,卻提早回來了,不是受不住寂寞或思念,而是更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Cinyee Chiu│像候鳥飛遍世界 繞了一圈終於懂得家的定義

我是個不太想家的人。大概是個性吧,我喜歡往外闖,總在嘗試新的事物,探索世界都來不及,沒有時間孤單寂寞,家人間雖然不常有情感表達,但在發現我能養活自己後就成為堅強的後盾。唯一特別想念的,就是家鄉的美食,每當遇到食物不合胃口,就會湧上一股想回家的情緒。

國蛋│家鄉塑造現在自己 從此能用音樂去跨越遠方

臺南塑造了我,紐約則是讓我找到自己想做什麼事的地方,相較之下,臺北反而更像是異地,我是為了工作而待在這裡。我對家的定義其實很寬鬆,每當我需要在一個地方久留,有個空間是我晚上回去能舒適睡覺的,在習慣之中說出:「我要回家了。」那樣的地方就是家。

嶺貴子│家不是一個空間一個模樣 而是收納愛人與自我

我生長在東京六本木,18 歲到紐約唸藝術,回到日本生活了一段時間,接著到臺灣,在臺北生活大約八年了。年輕的時候離家,還保有對原生家庭的依賴,遇到挫折或困難,總是喜歡打電話回家聽聽媽媽的聲音,對家鄉的思念很單一,第一次沒有家人的陪伴,偶爾會有孤獨的感覺。

楊力州│生命能在一瞬之間逝去 回到家時就要好好賴著

沒有工作的時候,我是個徹底賴在家裡的人。回國那天我老婆來接我,車子還沒到家門口,就先停在路邊吃了一碗滷肉飯。回到家後,我就開啟了「賴家」模式,好長一段時間不想出門,我會做所有的家事,打掃、洗衣、洗碗、照顧兩個孩子,花了兩個月讓身體重新開機。

人生中的BGM:當狀況來臨 背景音樂是⋯⋯

人生中總有那麼幾個片刻,音樂並非從耳機那端傳來,而是從內心深處隱隱作響,音符震動搖晃著原本沉穩的意識,按耐不住逐漸上漲的聲響,思緒被旋律牽引向前。在面對生活突如其來的狀況,無論驚喜或驚嚇,憂傷或泰然,那一瞬間,你心中奏起的又是哪一首呢?

Issa│默默聆聽那黑夜 歌單陪著穿越迷惘與不安

承認自己不足的過程痛苦且真實,當內心認知到不得不接受梳理完的解答,是最令人感到支離破碎的瞬間。在別人眼裡,我轉行了,對我來說,其實是一段療傷的過程。當時很常聽陳綺貞的〈還是會寂寞〉,就算唱的是情歌,音樂真的帶著我的失落,一起走下去了。

陳逸恩│在我心上用力的開一槍 傷心迷霧使生命立體

那段兒時的日子,她們把苦情臺語歌和鄧麗君種進我的生命裡,之後,每當遇到工作或感情上的失意,時常想到的都是孫淑媚的〈媽媽你無對我講〉,裡面唱著:「啊 媽媽 你交代的話攏 有聽 /人生的路途 阮步步小心行」,我想這就是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心情吧。

路嘉欣│走過度秒如年難捱的離騷 記得還是要倔強不悔地活著

面對離別的當下,腦筋其實一片空白,空氣很冷很安靜,我告訴父親,我唱歌給你聽吧。他年輕很喜歡西洋老歌,我哼著〈Moon River〉、〈Too Young〉這些經典老歌,歌曲就好像時光隧道,連結了他青春的美好時刻,病危的他表情顫動,原本以為要天人永隔時,竟就好轉了。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