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bakery】以威士忌提味的硬漢甜點 磨練人生的純粹

Cover story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口述=Ken
從小在紐西蘭長大,骨子裡是個土臺客,將版畫與烘焙融為一體的創作者。兩年前和重要夥伴阿峰一同經營店務,體現男子漢性格與甜點的結合。

撰文=楊芷菡
攝影=陳鴻文

Ken有幾分伍佰的神韻,牆上的版畫(右)是他的創作。
Ken有幾分伍佰的神韻,牆上的版畫(右)是他的創作。

彈阿翔略帶沙啞的嗓音,有一種滄桑感。「聽到讓人感動的歌,耳朵會把悸動的感覺傳達到皮膚,如果起雞皮疙瘩,就知道做這件事是對的。」提及阿翔,Ken顯得特別地興奮。離開樂團獨立十年之後,阿翔摘得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對於一件事的堅持與熱衷,儼然就是Ken的標竿。

Ken從小在紐西蘭長大,在奧克蘭大學專攻版畫,他認為外在成就可能源自於身體感官的開發,眼耳鼻舌身意是互通的竹版創作可以訓練自己的視覺與觸覺,如果身體還有未被開發的感覺器官,他說那就是鼻子與嘴巴,他想要開發自己的嗅覺和味蕾。

讀完大學後,Ken和家人到上海,在自家的紡織工廠做布料開發,上海與臺灣來回往返十幾年間,他感覺在這段過程少了磨擦係數,「我覺得既然活了,那就該好好地去賭一把。」意識到人生自主權的缺乏,不放手一搏,將會與時間擦身而過。於是Ken回到臺灣定居,轉戰到截然不同的領域,用烘焙去詮釋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為了訓練自己對甜點的辨識度,他去上烘焙課,在緊湊的課程中練習手感,課程結束之後到甜點工廠上班,藉由大量製作去培養速度。不用上班的所有時間,他都在鑽研要如何讓甜點有更多的搭配與變化。他要自己除了學習東方的烘焙技術,還要習得西方的作法準則,在業界實戰幾年之後遠赴澳洲,每天凌晨一點鐘起床準備食材,做派、做蛋糕、做麵包,只有多去磨練,才能在同質性的事物上做判別、擷取精髓。

人生展開新頁,他說自己根本沒有想過會開店,要把幾年間學到的手藝端上檯面,最常面對的是自我懷疑。害怕沒有人認同自己的產品,沒有人教導,一切都靠自己摸索。「那時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每天都像個傻子一樣。」雖然知道未來掌握在手上,但時間似乎一直被刻在牆上,絲毫沒動過。「還是要調整心情,喝個酒或是想一想很棒的人,就會比較好,明天再來過。」不時給自己加油打氣,堅信自己的選擇。

遇到挫折的時候看一看冰箱上阿翔的貼紙,為自己加油打氣。
遇到挫折的時候看一看冰箱上阿翔的貼紙,為自己加油打氣。

「男人共鳴歐培拉」是店裡的第一道甜點,以巧克力蛋糕為基底,在製作過程加入榛果碎片和大量的蘇格蘭威士忌。巧克力和酒是Ken最喜歡的食材,他很堅持地將兩者結合,因為選用70%黑巧克力,巧克力厚重的味道會把酒味蓋過,所以酒的份量必須加一倍;要找到理想中的口感,就要調整歐培拉既定的作法,將原有的十層糕體拿掉三層蛋糕,換成自己喜歡的巧克力。若沒有足夠的蛋糕體去支撐,煮過的巧克力,濕潤的狀態會讓蛋糕垮掉、無法成形。

Ken 花了很多時間摸索想呈現的層次口感,吃的時候要能在舌尖與喉頭都感受威士忌與巧克力結合的濃烈味道,好比在歌劇院裡聽著樂聲震盪迴響,餘韻香氣旋繞,「共鳴」這個字彙也是由此而來。

「如果初嘗『男人共鳴歐培拉』覺得酒味重,先喝一瓶酒,再來吃,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了。」 製作甜點的夥伴阿峰半開玩笑地這麼提議。阿峰和 Ken 曾在甜點工廠一起工作,因為理念相同,兩人決定合作。

店裡許多甜點都是 Ken 和阿峰不斷嘗試後的成果。有合作夥伴和一個人孤軍奮戰,大不相同。兩個人曾在甜點酒量添加多寡的點上起過很大的爭執,但在爭辯之後,反而更瞭解彼此,也對自己有更多認識。Ken 說:「在工作上 碰撞是很好的。」選擇創業,就是希望能夠經由不斷地跌撞讓自己成長,而夥伴就是一路走來 的同袍與軍師。

回顧這幾年的變化,在接觸甜點之後,社交時間變少了,有更多的時間去自省、和自己對話,可以專心地做一件事,身邊好像有個隱形過濾器一樣,把不必要的雜訊、情緒濾掉,堅信自己可以在同一件事上慢慢去延展,「做了甜點之後,時間因此變得純粹,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