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不出來的純粹音樂
用具體事物來代替
一種創作 音樂是除了愛情之外的所有
決定當職業歌手是 2012 年 3 月底,奶奶去世後的隔一天。其實我知道早晚會有這麼一天,只是不知道會是何時。當不需要再以工資贍養奶奶,就毅然辭去了工作。
這段時間,變化很快,剛開始窮困潦倒,每天啃饅頭。但寫了很多歌、也到處去表演;每寫完一首,就放上豆瓣發表,八月底接到唱片公司電話。以前是歌攢夠了,才出一張專輯,現在模式不一樣;但網路上是簡單的人聲與技法,出專輯是整個重新編曲、重新錄音與製作。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要媽媽給我找個音樂家教,我媽當然沒答應。初中為了追姑娘而學吉他,姑娘走了,音樂卻留下了;高中開始寫歌,瞎玩的小曲小調,大學才有一首完整的歌出來。平常我習慣在夜裡寫;白天雜音多,會分散注意力,也不好錄音。有時最快的 20 分鐘,也有寫一整年的,其中最久的就是〈安和橋〉。
嚴格說起來這首歌我寫了五、六年。安和橋是我奶奶住的地方,現在已經拆了,不存在。關於這部分想表達的東西特別多,但自己的閱歷、文學基甸都不夠,說不清楚,有一天突然想為什麼我非得表達呢?沒什麼用,何必讓所有人知道具體的故事,我自己知道就行了 ⋯⋯
這是一個大轉折,之後我表達不出來的,就選擇一個具體的事物來替代,比如安和橋,鼓樓、蘭州等,好像一個暗號,當我自己明白而別人不知道時,那種感覺特別好。現在我所有歌都是這個想法想通了,才寫出來的;這首歌自然對我的意義特別大。
我所有愛好都是跟音樂有關,器材、設備、研究怪樂器。平常不看書,不是不想看,是翻兩頁就沒耐性;電影也就看大家都看的那種。能寫歌詞算是僥倖吧,老是想來想去,簡單的事想複雜了,比較矯情一點。回想起來,許多失戀的小朋友都喜歡找我聊天,經常變成了知心大哥的角色,也有朋友每次失戀就固定來找的;但我只是聽,不一定說什麼,也許就累積了那麼一點故事。
完整內容請參閱《小日子》026 期
書店主人的私生活地圖
文 駱亭伶
攝 Sparko Studio 林志潭
場地提供 卡米地喜劇俱樂部
宋冬野 中國民謠歌手,2014 年四月首度來台演出。覺得創作歌手最重要的是「忠於生活,不能編」,一定是要自己做過、看過、想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