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系調酒 ─ 相濡以沫 不忘對飲於江湖
中藥不僅能入菜還能入酒,將躁的寒的濃烈的溫潤的藥材相互搭配,浸泡或小火燉煮,再加入相應的酒款,讓中藥材的香氣與微苦氣息融合酒精,一口飲下,是大人的滋味。
中藥不僅能入菜還能入酒,將躁的寒的濃烈的溫潤的藥材相互搭配,浸泡或小火燉煮,再加入相應的酒款,讓中藥材的香氣與微苦氣息融合酒精,一口飲下,是大人的滋味。
你知道嗎?覆盆子這個名字雖然充滿洋氣,它的由來卻是來自魏晉時期道學家的故事。而聽起來貴氣華麗的夜明砂,其實就是蝙蝠的糞便!這些讓人跌破眼鏡的中藥冷知識,你聽過幾個呢?
你知道平常外出散步時,腳邊被你踢著玩著的棕色小圓球,就是治療鼻塞、流鼻涕的最佳良藥嗎?沒學過中藥學沒關係,我們挑選了六種常見的中藥材,並逐一告訴你它平凡外觀下的不平凡妙用!
店內空間保留了中藥行原始的狀態,也有一些小巧思,如用匾額打造的桌子,特別從鹿港小鎮收集的舊木門,還有如處方籤般的菜單設計,除了用表象的形象吸引 大眾,也冀望將漢方內涵在小店的細節中勾勒展現。
青草的知識沒有課程也沒有老師,如果我不將爸爸的經歷傳承,就會讓這些東西無語地在當今社會失去位置,生了病當然是要去看醫生,不過很多長期不癒的小病小痛,從我爸爸那代就記錄著不同草藥的使用方式及自己服食的經驗,以經歷時間考驗的草藥療方對應著人們常見的病況。
常見的仙楂、肉桂、陳皮、川芎,總共 20 多種,從迪化街批好幾布袋來再請人研磨成粉。先把細竹浸水沾黏仔,裹上調好的中藥粉,加點檀香或沉香讓香氣更沉穩。師傅手裡握緊整把香,不停重複上下甩動,讓粉均勻沾黏,最後曬乾、替香腳染色,過程中不能吹風常做得滿身大汗。
這樣的改變,一開始我也沒辦法接受,直到有一次,我去看了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瑜舍飯店」才讓我徹底改觀。大廳沒有櫃臺,空間被完全地打開,簡練的設計融入了中式美學,充滿詩意,人與人的距離很近、很親切,我開始想, 醫病關係或許也能這麼轉化。
記憶裡的家鄉味,是臺灣遊子最難以抵抗的鄉愁。平時吃到厭煩生膩的小吃攤、替家人跑腿總會繞過去的熱炒,或從小吃到大的熱呼呼紅豆湯,這些點滴不自覺與腦海裡情感畫面匯聚成型,伴隨我們走向遠方,不曾離去。來看看受訪者們心中,那說不出哪裡好,卻始終無法替代的味道!
希望有天自己也能成為給予的人。當眼前只有一條路,要做的事就是吃飯睡覺和走路,思考很多也能什麼都不想,對未來也有了更多想像和期待,只有一個人卻不會感到孤獨。原本預計一年的旅程,卻提早回來了,不是受不住寂寞或思念,而是更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是個不太想家的人。大概是個性吧,我喜歡往外闖,總在嘗試新的事物,探索世界都來不及,沒有時間孤單寂寞,家人間雖然不常有情感表達,但在發現我能養活自己後就成為堅強的後盾。唯一特別想念的,就是家鄉的美食,每當遇到食物不合胃口,就會湧上一股想回家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