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力|那些電影裡的約會 凝視愛情的五種方式

約會正是戀人製造符號,定義愛情的私密儀式。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看電影約會」似乎都成了約定俗成的必要符號。我們約會時看電影,那麼,電影裡的人又是怎樣約會,拚命製造屬於自己的符號呢?五部電影,五種凝視愛情的方式。

低級失誤|就算世界很低級 還是要玩得開心

我從小就愛看漫畫和動畫,特別是《少女革命》,一開始看見的是女權的伸張,後來漸漸也看到了王子的悲哀,我也想要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女生可以擁有犀利眼神,男生也可以很可愛,沒有明確的性別畫分,全都既可憐又堅強。

張耀升 × 盧律銘|比電影更瘋狂的真實人生 臺灣女性風景不只溫柔 還很硬頸

本期聊聊天邀請作曲家盧律銘與導演張耀升,除了談本部片用古典樂串連的音樂創作,也帶到臺灣女性風景,有時溫良恭儉讓,有時卻強悍得能扛起一座家的重量。

羅毓嘉│戀愛是場自我修行 別一開始就往天長地久去

年少時愛是單純,停留在視覺與觸覺的階段,只想每分每秒望著彼此,天長地久不在選項內。成熟後也曾深陷複雜關係,嘗試溝通卻敗給激情褪去的漠視對待,我是理性的,大不了騎車隨耳機裡的搖滾樂嘶吼尖叫,發洩完來解決問題。直到 24 歲遇見更理性的香港人,他告訴我該找份休假足夠、薪水不錯、下班就拋諸腦後的工作再來和他戀愛。

王心凌│為愛付出是種本能 不須執著做自己但別忽略自己

面對愛情,我曾嘗試傾盡所有,或許是從小看著媽媽獨自扶養我們姊弟倆,很早就學著懂事,幫忙照顧弟弟、分擔家務,付出對我來說像是種本能,於是在感情裡也盡力配合著對方,很久以後才知道,過度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這是人性。但我其實一直都還蠻勇敢的,傷過也痛過,卻沒有因此變得不敢愛,若因為一個人讓你傷心,就不再相信愛情,我覺得那是在懲罰自己。

LINION│即使被傷過分過抛棄過 愛過都是永恆的事實

從我有記憶以來,就深深渴望著「愛情」,可是我的少年時期都在摸索自己的樣子,模模糊糊地想透過愛情來肯定自我的存在,反而在戀愛的路上遺失了真正的自己。以前只要喜歡上了誰,就會毫無防備交出所有,做過兩張專輯,把為愛失落、苦苦尋愛的那些模樣都寫成歌以後,像是塵埃終於落定,我的模樣才從過往對愛的迷惘中浮現出來。

温貞菱│愛是培養默契找到平衡 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純粹無私

戀人不像家人,理解彼此人格建構的成長脈絡,能全然地接受不足,於我於他都是。過去害怕因愛受傷,也憂慮因愛傷人,在夜裡不斷自我懷疑。反覆詰問直搗以前不曾正視的黑暗,往深處探索情緒的本質,把不安梳理開來,有人說談戀愛會讓人失去行為能力,然而我卻是透過愛人有了成熟蛻變。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