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 Fangtzu|用畫筆捕捉有光的所在

插畫家創作日記 用畫筆捕捉有光的所在 口述 房子 Fangtzu 文 吳亭諺 對於創作,我嘗試過很多種風格。大學進入數位媒體設計系時,原本想專注做美式動畫,但在畢業前夕,因為畢製動畫作品入選了法國主題...

此篇文章僅限付費會員觀看。
登入 紙本購買 數位訂閱方案

陳狐狸|在天馬行空的祕密花園裡 深埋著細微的傷感與坦然

對於「作品能展現出作者的個性」這句話我有所保留,誠實地說,我不是一個喜歡用插畫表達自己的人,比起自我被認同,我更傾向讓「作品先行」,好比義大利小說《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作者Elena Ferrante從來沒有表明過身份,卻仍成為家喻戶曉的佳作,我認為,在作品之前,真實的自我是不存在的。

SMALLTALK|拋棄對於生活的成見 進入異色的插畫世界

在許多人的眼裡,我的作品常呈現出怪誕的日常、失序的行為,這是因為我習慣從生活中抽離,保持幽默的視角來觀察一切。迷因梗圖以及時事也都是我部分的靈感來源,畫風更深受1930、1940年代的美國動畫短片影響。

張梓鈞|讓真誠的自我在筆尖浮現 耐心等待靈感開花結果

當時我剛從英國的繪本研究所畢業,還在摸索未來的方向,決定先從身邊的日常事物取材,一天畫一張圖累積創作,在尋找靈感的過程中,我在離家不遠的小路上,被一顆盛開的梅樹吸引,發現認真欣賞一朵綻放的花,能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愉悅,訝異小小的花瓣竟能有著各種不同的形狀和配色,便決定以花做為臨摹的對象,實驗我心中對構圖和色彩的想像。

王蟻宣|讓意識帶動畫筆 找到那個隱而未現的自己

每個人活在世上或多或少都帶著傷痛或是壓力,我試著把這些狀態用帶點幽默的隱喻方式畫出來,希望能激發觀者的好奇與思考,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分析或理解,面對自己的過程總會伴隨著些許痛苦,但若能藉此找到一些些共鳴甚或是解答,那對於彼此來說就是最棒的禮物了。

陳沛珛|臺北女子的日常觀察手記《暫時先這樣》

雖然在中部長大,但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北漂族,因為有親戚住在臺北,從小逢年過節就會跟著家人北上,上大學後正式定居在這座城市,對於臺北的認識反而比起老家更多也更深了。每一處的記憶都是自己創造,不再是跟著誰的腳步移動,而是源於需要與好奇的探索,對於環境的體感也更加深刻,熟知街道的名稱、招牌的顏色,於是這裡更像是我的家了。

迪普西|在這時光停駐之處 是我們共有的美好想像

從小開始,我最能得到誇獎就是畫畫的時候,其他時候一直覺得自己並沒有特別之處。很幸運家裡支持我繼續學畫,一路到了大學,為了賺點學費而接起了案子,發現客戶常常要求我調整風格或者自己的想法一再地被消磨,甚至被詢問能不能模仿別人,從中得到非常強烈的挫折感,內心也被自我懷疑填滿。

Left Menu Icon